近日,Facebook公司在其Connect 2021线上大会上宣布将公司更名为“Meta”,公司标志也从一个点赞的手势或一个蓝底的F,变成了有一点像“无穷”的符号,并宣布未来五年要做“元宇宙”公司,同时组建个上万人的团队开发“元宇宙”。
“元宇宙”概念一夜之间火了。但什么是“元宇宙”?却没有人能给出准确的定义。
能想出“元宇宙”这个词的大佬,对于中文词语的外延把控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这个概念不仅把互联网整体鲸吞,还能把这些年非常火的人工智能、大数据、AR、VR、5G、8K、芯片、区块链。。统统装了进去。
而正由于其概念模糊、混沌,也为资本市场的炒作提供了不少空间。
在目前的二级市场,不少公司把现有业务向元宇宙概念上靠,股价“一点就着”。比如,有家游戏公司将一款还未上线的类似早年QQ农场的游戏,包装成“元宇宙”游戏,两个月的时间市值翻了近500%。
此间,深耕显示产业多年的海信视像被同花顺、东方财富各大平台悄然打上了“元宇宙”的概念标签。
说海信是“正宗元宇宙公司”一点也不为过,海信的独特优势,即不单单是硬件公司,还是软件公司,旗下有聚好看内容平台,同时,海信还有自研的超高清画质处理芯片,在别家公司还在蹭概念的时候,海信自带的王炸配置直接将其推上了“元宇宙”价值链顶端。
然而正当股民们喜出望外,准备一把“梭哈”之际,海信官方在投资者平台进行了一波澄清:
你们炒的热门技术我都有,但我就是不打这个概念,哎,就是玩儿
这直接导致评论区一度“失控”:“真特么傻企业,不打元宇宙股价原地踏步,人家聪明的企业家沾上元宇宙的边股价翻几倍”“董秘不要多管闲事”“有公司拼命想往元宇宙概念靠,竟然还有公司不想靠的”“你说不是元宇宙,股民说你是你就是”
这海信“笨”得让人心疼。
表面上风平浪静,暗地里却暗自发力,又“笨”又“慢”的海信这样的操作不是第一次了。
1998年,在私家车尚未普及的年代就开始涉足智能交通领域,到“智慧城市”概念兴起时,海信城市智能交通已经连续七年国内市场第一。
2003年,海信在产业最不景气的时候成立了光通信公司,那时,互联网对带宽还没产生4G、5G的巨大需求,如今海信光通信市场份额中国第一,接入网光模块连续五年全球市场第一;
在这些领域,海信从来没有大肆营销作秀,但客户却清楚海信的品质是第一选择!
“元宇宙”时代的“八爪鱼”
海信更像是“元宇宙”界的八爪鱼,虽然不打“元宇宙”概念,但业务触角早已囊括了“元宇宙”的可能性入口—新的显示和新的交互载体。
在过去的PC和手机时代,二维信息展示依赖于对屏幕上一个又一个的窗口的交互;但是到了“元宇宙”阶段,信息展示将会是三维的,立体的,我们身体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可能应用到交互中来,这对于显示和交互的载体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在这一阶段,光学投射显示形态或将发挥巨大的应用价值。
以Google Glass为例,其光学显示系统主要由投影仪和棱镜组成。投影仪把图像投射出来,然后棱镜将图像直接反射到人眼视网膜中,与现实图像相叠加。
深耕显示行业52年的海信,在光学投射的投影显示、VR/AR上已完成组合性布局,将有近水楼台的优势。
在激光显示领域,海信在2007年便已经入局,参与国家两个激光显示研发项目,2014年推出全球首台4K激光电视,前瞻性的布局让其抢占了先机。而在专利上,海信在激光显示领域已经累计申请1439项国内外专利,授权575项,构筑了护城河。
就在今年9月的AWEAisa2021世界XR产业博览会上,海信作为大会的VR直播服务商,旗下聚好看云VR承担论坛的全程直播,欧美亚7国的嘉宾与观众如临现场、在线交流。 而早在2016年海信便早已在VR领域布局,并且在3D视觉算法、超高清沉浸式直播方面有长期技术积累,聚好看云VR直播平台已应用于文旅、企业创新营销等领域。
同样,海信没有打芯片概念,但海信却是中国最早布局芯片产业的显示企业之一。2005年,海信成功研发中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产业化的数字视频处理芯片“信芯”。2019年,海信重整芯片业务,与青岛微电子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共同投资5亿元成立青岛信芯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正基于此,海信视像在显示领域的触控交互、智能 AI 交互技术、组合健康护眼技术、大并发、低延时的场景化应用性能上行业领先。
不炒概念的海信,发展的故事永远波澜不惊。
在以技术和质量为核心诉求的业务板块,没有“笨办法”和“慢功夫”,就不可能形成积累。在这一波“元宇宙”概念热浪中,海信依然不跟风、不投机,始终坚持自己的目标,专注技术的创新,追求稳定的业绩和持续成长。
在过去20年,互联网在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推动下,成为发展最快的科技产业,现在,“元宇宙”即将替代互联网成为最热门的方向,在这一阶段,人们应保持理性的认知,既需要仰望星空做好前瞻性规划,更需要脚踏实地聚焦到产业自身发展中去。
投影乘风破浪,但留给坚果的时间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