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第七届邬达克建筑遗产文化月落幕,建筑能在“元宇宙”中永生吗?

。”第七届“邬达克建筑遗产文化月”昨天下午在西岸国际人工智能中心落幕,上海邬达克文化发展中心主任刘素华动情道。

“七载,如白驹过隙。感谢大家一路相随,是你们的支持、关注、参与,让邬达克建筑遗产文化月从最初的一个念想,渐渐成为上海众多历史文化爱好者们期待的盛事。”第七届“邬达克建筑遗产文化月”昨天下午在西岸国际人工智能中心落幕,上海邬达克文化发展中心主任刘素华动情道。

图说:第七届邬达克建筑遗产文化月昨日落幕 官方图

她带来一组令人骄傲的数据:7个展览、5场大型论坛、48场讲座、10场读书会分享会、4场研讨会、3场主题朗诵会、10次专家带领的文物历史保护建筑阅读探究活动、6次专业摄影师带领的建筑遗产与风貌街区主题拍摄活动,还有与新民晚报合作的三届征文活动、得到市文物局和文物保护研究中心支持出版的《邬达克建筑分布地图》,以及访谈片《我与我的城》和系列科普片《邬达克建筑》……走过七届,让近20万人次通过“邬达克建筑遗产文化月”走近建筑师邬达克,走近他在上海留下的经典建筑,更对上海整座城市的建筑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情感联系。

目前上海有2000多万平方米的历史保护建筑,如何保护它们,是一个关乎城市更新的重要课题,也是文化月始终关注的议题。走到第七届,邬达克建筑文化月的闭幕论坛更以“永生”为主题,聚焦城市建筑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专家们给出了一个全新解决方案:第一步,在虚拟空间“重建”这些建筑;第二步,赋予它们第二次生命。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上海树图区块链研究院院长助理廖方相信:“这些年,上海在城市更新中为历史建筑赋予了新的生命与内涵,加上高速发展的数字技术,在‘元宇宙’中构建一个虚实相生的‘数字上海’成为可能。”他之所以看好建筑业在“元宇宙”中的发展,基于两个原因:一是版权保护,二是突破想象力。“‘元宇宙’中的内容创作者的权益也将获得充分的保护与尊重。”廖方举例说,运用区块链技术,一座优秀历史建筑的测绘者可以将测绘资料上链,并通过NFT等技术将其转化为数字资产在“元宇宙”中进行流转。“在此过程中,无垠的虚拟空间将催生全新的空间体验形式,从而推动建筑学的发展。”

图说:邬达克建筑文化月的闭幕论坛以“永生”为主题 官方图

会上,文化月首款NFT(非同质化代币)产品正式发布——49张文化月场景记忆图,永久上传至区块链。举办七届“邬达克建筑遗产文化月”后,刘素华希望为它找到“接棒者”:“NFT或许可以开启城市人与城市文化遗产融为一体的保护与传承的新气象,希望文化月也能在新的承办者手中再生、永生。”

24快报
JSON抓取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