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科幻大神姜振宇:元宇宙到底是什么

什么意思?后面这一章是前面讨论物理学的那一章相对来说更加超越一点,更加深层次一点的概念。放在元宇宙这件事里,“元”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

姜振宇: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师、中国科幻研究中心首批特聘专家、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大家好!

大家已经知道我是搞科幻的,元宇宙这件事对做科幻的来讲有点尴尬。

一方面这个概念它来自过去,来自30年之前,是个老概念。30年前大哥大、BB机都还没普及开来。

另一方面,元宇宙是一个比较糟糕的翻译,我们知道Meta(元)本来是一个古希腊的词根,“什么什么之后”、“什么什么之上”的这么一个意思。

这个词怎么来的?

最开始古希腊人编个人文集的时候,前面有一章是讨论物理世界、客观世界的这些规律,题目就叫做物理。

这一章之后,紧接着的下一章其实是讨论一些所谓的范畴、逻辑、概念这么一些东西,所以他们就给后面这一章起了一个名字叫Meta物理,但我们不将它翻译成元物理,我们将它翻译成形而上学,或者哲学。

什么意思?后面这一章是前面讨论物理学的那一章相对来说更加超越一点,更加深层次一点的概念。

放在元宇宙这件事里,“元”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

其实它强调的是超越,或是叫做超越当下宇宙的新宇宙,这是元宇宙这个词本身想要讲的东西。

当然我们光知道这个名字,显然是不够的,这也是科幻文化脉络在这个时候出场的时间点。很多朋友已经知道了,元宇宙这个词来自一部叫《雪崩》的科幻小说,了解得更多一点的还知道,这部小说从属于所谓的赛博朋克这么一个子类别。

其实赛博朋克作为一种文学运动,在90年代初期,也是这部小说刚出版的时候就已经结束了。

更多的时候,到了90年代后,21世纪,我们所熟悉的赛博朋克主要是以游戏和电影的形式出现。

比如年纪大一点的比较熟悉的黑客帝国,就是赛博朋克这个类别的比较典型的代表,这个类别主要讨论的是作为肉体的人类和互联网空间(网络空间/赛博空间)交往的故事。

但放在今天来讲,其实当我们把这个从黑客帝国到元宇宙的联系建立起来的时候,大家感到的不是这种好奇心,不是那种奇观感,反而是一种焦虑,甚至是一种带有压迫感的焦虑。

我们会发现元宇宙这个概念非常地复杂,对于它的解释也非常地多,每个人讲的还都不一样。

后面解释“元宇宙”的很多关键词,NFT、区块链,反而也是一些好像我们知道一点,也不太非常了解的一些东西。

它相当于用一些我们不太熟悉的概念来解释另外一些我们不太熟悉的概念,这种焦虑会非常的强烈。

面对着这种焦虑感,除了这种事本身比较乱以外,也许还有一个东西是更加重要的,它暗示着背后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状况,它暗示着背后我们有一些更加深层次的东西,其实是我们每次都在面对,并且会带来一些焦虑感的东西。

比如说,世界正在快速的进步,你能不能赶得上?

比如说,世界上的某些角落已经有一些未来感,有一些明天的东西出现了,有些明天的社区,有一小撮人生活在那样一个未来的世界里面,你是不是其中的一个?

比如说,我们能不能在这样一种技术变革的浪潮当中挣到钱,获得一些收益?

比如说,我们每个人的个体会不会被这种无穷无尽的信息所淹没?

这样的一些元宇宙背后的东西是给我们带来强烈焦虑感的原因。

搞科幻的,其实这时候就比较开心了,为什么?

因为他并不是从元宇宙这件事出来以后,几个月、一年的时间在焦虑,他从过去的二百年前就一直都很焦虑。

有的朋友就想为什么?因为搞科幻的这群人恰恰是从现代社会、现代文明诞生以来就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和焦虑感,同时存在。

为什么?因为对于绝大多数享受着现代化,现代文明发展的一般老百姓来说,我们不会去怀疑背后的事情。

什么叫做背后的事情?就是正常人不会先去学会怎么造飞机,搞明白为什么飞机能在天上飞,我们才会去做飞机。我们相信有些其他人,有些工程师,有些科学家,有些管理人员帮我们搞定了飞机飞上天这件事情。

在这样的时候,我们不会去怀疑飞机的技术产品,一个现代工业的产物背后的那套东西。我们不去怀疑它,我们其实不是不好奇,我们只是将这些怀疑和好奇都悬置了起来,我们不去想背后的东西。

科幻作家、科幻迷会更焦虑,他们会去看后面的东西。

对于大多数人这样的生活状态,在过去二百年间的生活状态,很多的思想家在做研究,比如今天提到的吉登斯,他跟我们说现代性后果,他就将这样一种状态描述为对于一种抽象体系的信任。

他讲到底还是悬置怀疑。

我们不去看这些飞机、高铁、共享单车、支付宝背后的那些技术细节,我们只要享受它后面的成果就行了。

但是,互联网发展到今天,我们的生活受到了如此庞大的改变,这里面就不是一个可以选的问题。

不是说你成为科幻迷,你就去想后面的焦虑,好奇背后的东西,你作为正常人就悬置怀疑。

红药丸和蓝药丸

这放在以前,放在21世纪初,说不定还有红药丸和蓝药丸,了解黑客帝国的知道我在讲什么,当时还是可以选择的。但发展到今天,元宇宙这个概念喷出来之后,好像就没得选了。

不管你好不好奇元宇宙是什么,它一定会影响你每天的生活。这背后指向的逻辑讲的就是现在科技的发展所带来的变化,不再能够被悬置。

我们以前享受着现代文明的这样一种状态,放在今天不一定能继续持续了,它会发生一些变化。

元宇宙这个概念,从现在开始我们还是直面它。

它来自于一本叫《雪崩》的科幻小说,在这个小说里,雪崩这个名词指的是一种病毒,既是能感染人体的病毒,同时它又是一个计算机病毒,这是这部小说描述的核心。

至于元宇宙只是这部小说里一个顺便提一嘴的,不太重要的概念。

这反而折射出来,科幻作家的想象力非常有限,他想到的东西,他觉得很厉害的、很核心的,比如雪崩病毒,并不一定能被大家所接受,而且在后面传播的过程当中,这个概念救不回来了。

像元宇宙最开始被翻译成“超元域”,其实有超越的概念在里头,在今天元宇宙就元宇宙吧,跟原来作家最开始的想法已经没什么关系了。

其实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就像我们知道的黑暗森林法则,或是降维打击,刘慈欣的这个概念也绝对不是我们今天想象当中的拿个苍蝇拍把一个文明给打没了,不是这个概念,具体什么概念,我们在这里不展开。

总之就是作家们的想象力,看上去很超前、很厉害,但往往赶不上现实当中情况的发展。

接下来我们直面元宇宙:

它到底是什么,它跟我们到底有什么关系?

相信大家已经从各个渠道听到过关于元宇宙的具体内容的各种说法,我们在今天这里给它做一个非常简单粗暴的分类,分类的标准就是它与现实距离的远近。

第一类

其实也是我们这波元宇宙热潮的一个引领者,就是这家罗布乐思这家公司,这是一个游戏平台公司。

它想要做的事情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或是线下生活之外,构建一个全新的互联网行为方式,简言之叫回归互联网的初心。

其意为,在90年代初期的,互联网刚刚出来的时候,我们对于未来互联网的想象基本是一个信息能自由流动、免费流动的环境里面。

但到了今天,我们会发现其实并没有实现那样的一种状态,我们的互联网是中心化的,形成了不同的社区、不同的部落,相互之间的信息要通起来是非常困难的。

比如你把一个商品的链接贴到一个社交软件上,很有可能会被屏蔽,这是现实世界的发展。

罗布乐思旗下游戏

罗布乐思想要做的事就是打通不同的世界,打通这些不同的孤岛。

它想要做的事依赖于NFT这样一项技术,NFT的意思是你的100元和我的100元是不一样的。

所以当你花100元购买了一个网络服务,比如购买了一个皮肤、一个道具、一个头像之后,现在我们真实发生的逻辑其是你把钱给到运营商,他的平台提供给你一点点的服务,这个皮肤其实是归属于运营商的,但罗布乐思想要通过NFT技术,让这个皮肤归属于你。

当这个皮肤属于运营商时,它只它自己的平台上、在它自己的游戏里面可以使用。

但你使用NFT技术购买了一个头像,比如你在腾讯的游戏里购买了一个头像,你可以继续在网易的游戏里面使用。

这件事讲到底是一个非常超越性的,非常厉害的,非常突破当下互联网状况的事情。

罗布乐思能完成的事只是在自己的平台上做到这样的一个虚拟资产的自由流通,但从远景上来看,它会带来一个什么样的好处?

当下我们在不同的平台、不同的社区当中进行活动时,你需要注册,这个注册归属于你线下的这个人,你有你的手机号,你有你的身份证号才可以有这个ID。

但如果你在不同的平台上进行注册时,你的ID就可能会被占用,你可能会用不同的名称、不同的虚拟资产,不同的互联网上的“阿凡达”,就是化身。

但NFT与罗布乐思能完成的事就是从此之后,你不需要反复注册,你只需要同时使用一个单一的“阿凡达”,单一的网络身份,你就可以完成所有元宇宙者自由的访问。

你可以自由地进去,自由地发言、自由地讨论,这时候你就不需要依赖于线下的这么一个人。

这种情况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在发生了,特别是当我们现在杭州也好,这种大城市里也好,很多人的生活,很多人的工作非常依赖于线上,你在线上花的时间很有可能比线下要多得多。

这是一种元宇宙的发展状况,它基本是抗拒现实,它在我们的现实或线下生活之外构建一套完全不同的行为逻辑,甚至是权利结构、经济体系。

还有一类

现在叫Meta,这么一个扎克伯格他想要做的事。

他想要做的事并不是抗拒现实,而是丰富现实。

我们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你家的灯泡坏了,你就得换,那你怎么换?

你要搞清楚你这个灯泡的螺口,粗的还是细的,色温黄一点还是白一点,使用寿命,你要花多少钱,你能不能买二手,还是买新的,还是买杂牌的?

这些信息在互联网上。

你通过什么东西能接入互联网?通过手机、通过电脑,通过这些设备。

当这些设备不通电的时候就会变成一面黑色的“镜子”,这是一个界面。

在当下,在现在的互联网当中,这些界面隔开了网站的信息和线下肉体的具体的物理生活,类似,伯格想要做的事是想要将这样的界面隐藏起来,隐藏在你的AR眼镜,混合现实眼镜当中。

这些数据,就是我们所谓的大数据。

与现实非常接近的元宇宙到来的时候,这些大数据会集成在你的可穿戴式设备当中。

科幻小说里有写过这样的场景,《三体》大家比较熟悉,其中描述了一群人叫点墙党。在未来的一种比较糟糕比较土的想象当中,所有的屏幕都会变成显示器(屏),你看到一面墙很平,你就会忍不住用手指去戳一戳,希望能唤起一些屏幕。

就好像10后、05后的小朋友们看书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用手指去点击书页的右下角,以为好像可以通过点击可以进行翻阅一样,这是《三体》里对于未来的互联网影响下的人类生活状态的一种想象。

Meta想要做的事是想让这样的界面消失,集中在你的眼镜上。

这样一种产品化的构想背后其实指的是我们的现实生活已经非常数据化、非常信息化了。

比如前一段时间疫情期间,有一个词很火,叫做“时空伴随”。

也就是你的手机信号,你的基站和病例出现在同一个空间中时,你的二维码会变成黄码,也就是在你的现实生活背后有一些大数据,有一些信息可以被深层次的利用。

那在远景当中,这样一种现实的线下生活贴得比较近的元宇宙,它实际上实现的是对于我们物理空间的一个信息升维。

信息无处不在,只不过很多时候它被隐藏起来了,元宇宙想要让这些信息笼罩在我们的生活周围。

当然,这会带来很多的问题。不管元宇宙离现实近还是离现实远,它的大方向,总的来说,对于我们现在使用互联网的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们也可以有不同的态度:你可以抗拒显示,创造一个全新的宇宙;也可以立足于现实,超越现实,丰富现实,实现对于现实生活的更好的理解。

那在今天这个演讲的最后,给大家推荐两部作品,分别是算是和现实生活远近两个方向,两个元宇宙发展路径的代表。

24快报
JSON抓取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