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2022首届元宇宙教育前沿峰会暨元宇宙教育实验室系列丛书首发仪式”在线上举行。知名专家、代表企业和资深教育科技从业者,深入研讨元宇宙概念与教育融合的可行性,碰撞元宇宙技术创新应用的新思路,描绘元宇宙教育的丰富图景,为元宇宙在教育行业的探索营造良好开端,为互联网教育下一阶段升级的新范式提供启发与思考。
宋茂恩:元宇宙与教育融合要注重实践、不忘初心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秘书长宋茂恩认为,元宇宙与教育的融合将从三个方面赋能教育,一是可以在教育场景方面克服时空的局限;二是传授者与学习者可以在开发者的支持下,进行更加深入、便捷的互动,实现更加充分的“教学相长”;三是可以通过数字技术优势有效降低教育教学成本,改善教育资源不均衡,促进教育均等。他对元宇宙与教育的融合提出了四个建议:一是加强技术创新,特别是硬件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与算法创新,注重教育体系生态建设。二是结合需求循序渐进推进应用创新,积极赋能教育薄弱领域和地区。三是要以学生为本,确保遵循教育本质,把握正确方向,从业机构和人员应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四是要积极推进行业的交流与合作,数字空间发展刚刚起步,探索无止境,政产学研用各方要加强协作,不仅要勇往直前,也要携手与共。
杨丹:2022年极有可能成为“元宇宙教育元年”
元宇宙教育实验室主任杨丹指出,2022年极有可能成为“元宇宙教育元年”。“元宇宙+教育”相较于“互联网+教育”有着跨越代际的巨大飞跃,将发挥出互联网教育不能比拟的作用。一是形成用户共创内容模式;二是打造多元角色沉浸体验,借助日渐完备的知觉管理系统,营造出加强人机交互的沉浸式空间;三是元宇宙教育孕育新的商业模式和学习模式。元宇宙将刺激教育内容的生产与消费,诞生新的商业模式,产生大量新的创业和投资机会。此外,杨丹还介绍了「元宇宙教育实验室」2022年的具体工作规划(点击查看)。
朱嘉明:元宇宙本身就是一个“大课堂”
著名经济学家、横琴数链数字金融研究院学术与技术委员会主席朱嘉明谈到,如今科技正展现前所未有的自我生命力。过去,科学技术研究会受经济规律影响,而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在对经济规律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科技进步速度的加快已经超越教育体系的演变速度,新知识技术的诞生、扩散、消亡的周期变短,新信息的生命周期缩短,使得各个教育主体和传统教育范式都面临着新的挑战。过去学习为了创造,现在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创造。对教育来说,元宇宙可以打破教育的时间和空间的边界,实现传统教育模式的升级和教学资源的平衡,最终让终生学习、跨学科学习、循环学习以及人-机互相学习成为可能。唯有元宇宙可以成为承载科技、教育、学习的“大课堂”。
李志民:元宇宙未来发展不应偏离教育本质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原主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李志民表示,元宇宙是互联网的极大发展和高阶形式,标志着人类进入数字文明、信息文明的起步阶段。作为沉浸式的虚拟空间,元宇宙的核心在于数字资产和数字身份的承载。面对元宇宙时代,教育的自我迭代拥有了更多可能,需要我们以更加开放、多元的心态以及更加智慧、卓越的方法去构建和探索新的形式。无论元宇宙未来发展如何,都不应偏离教育本质。对于个体来讲,教育就是生命所需,具有阶段特征,而对于群体来讲,教育就是社会所需,由社会形态决定。教育是把人类积累的对自然界的认知和改造自然的经验,以及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智慧、才能与品德,使人们的身心得到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喻国明:元宇宙预示了未来发展的某种必然性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与未来媒体实验室主任喻国明从传媒研究的角度谈到,元宇宙融合了当下互联网各类技术,最终要形成了全真互联网——一个高于现实、更具想象力,与现实相互平衡却又可以发生交互的一个升级迭代的现实。这种新现实带来了三个方面的变化:第一,横向的关联交叉与融合增加,并可能成为未来创造价值和发展动能的主力方向,教育可以产生更多具有想象力的新模式;第二,社会分工和场景、资源等各类要素的颗粒度逐渐变细,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导引的教育模式、育人逻辑的改良与创新,成为因材施教的一把“钥匙”;第三,传播场景越来越沉浸化,学习与探索的体验提升,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意识将更容易成为学习的重要动力。
郝景芳:要给广大孩子温暖包容的元宇宙
科幻作家、童行书院创始人、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博士郝景芳认为,元宇宙是更加逼真的虚拟世界,可以进行更加快捷、逼真的连接与交互。她认为,元宇宙并不是一个横空出世的新概念,而是过去一系列虚拟技术不断完善和提升的产物。她已经进行了3年有关元宇宙学校的探索实践,她建立的童行书院就是一个元宇宙的虚拟学校。她希望通过更理想的虚拟学校和虚拟老师开发,真正达到教育公平,给孩子建立广大、温柔、包容的元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