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全球首款AR隐形眼镜问世:是元宇宙窗口,还是广告弹窗捷径?

2022年1月的国际消费电子展,InWith公司宣布已成功开发出世界第一款软性AR隐形眼镜。这将是「动眼进入元宇宙」的第一步么?

2022年1月的国际消费电子展,InWith公司宣布已成功开发出世界第一款软性AR隐形眼镜。这将是「动眼进入元宇宙」的第一步么?

用智能隐形眼镜,直接在人眼上映出增强现实图像的点子,在电影电视中里不少见。

比如在很卖座的《黑镜》里有。

在很不卖座的《机械战警》重制版里也有。

世界首款AR隐形眼镜,进入元宇宙的捷径?

但现在有很多家企业,正在努力实现这一场景。比如在2022年国际消费电子展上,InWith公司宣布他们已成功开发出世界第一款具有增强现实功能的软性隐形眼镜。

InWith是一家专门从事眼科和MEMS (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的公司。InWith表示,他们为大众设计的软性电子隐形眼镜可能是观察未来元宇宙的最终方式,佩戴的用户可以随心所欲地从现实世界过渡到各种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扩展现实的元宇宙世界。

在InWith的公布中,他们称自家的研究团队开创了将固体元件和电路集成到水凝胶材料中的关键技术,从而能够将相关的增强现实(AR)显示模组融入至市场主流的隐形眼镜材质中。

该公司称,这项技术可以让开发者将AR显示芯片应用到任何软性水凝胶隐形眼镜中。首批应用途径,将是由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操纵眼镜片的「可调视觉」,和与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结合互动的「增强视觉」。

在接受CNET采访时,该公司的CEO迈克·海斯称,「这些眼镜将与你的智能手机或其他外部设备配合使用,向你实时显示你周围世界的信息」。

例如在导航情景中,系统可以将智能手机的地图软件的导航信息传输到隐形眼镜,「你可以看到一些东西,比如,这条路的限速是多少?我朝哪个方向走?下一个出口在哪里?还有多少英里到达?」

按照InWith的公(zi)关(chui)说法,这是软性隐形眼镜计算机化应用的最先进平台,他们是唯一一家公开展示这种能力的公司。

他们还公布了镜片相关的一些专利概要,比如:

从眨动的人眼俘获动能,为隐形眼镜供电;

限定水凝胶设备(如触点)内部的空间,以便在制造过程中嵌入计算机电路;

在用户摘下镜片保存时的闲置状况下,用眼镜盒中的液体介质给镜片充电的智能眼镜盒。

CEO迈克·海斯的补充说(chui)明(xu)中,还称这种镜片的智能聚焦功能可以同时帮到老花眼和近视眼,大家都不用带多焦点眼镜了。

不过,可能是因为没拿到牌照的原因,InWith虽然展示了产品样品,但没有仔细演示具体技术。InWith计划在2022年内取得FDA的突破性设备许可,从而在不久之后将相关的隐形眼镜产品投放到市场。

消费者反应:有赞有贬

广大潜在消费者的反响则非常多元。

积极的反响中,有人高唱「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梦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表示即使没出货都愿意预定。

有人说,如果这产品能像智能手机一样方便浏览又能治好自己的视力,那肯定会买。

不过不甚积极的反响更好看,看了InWith的CEO接受采访的视频后,有人非常尖锐地说:「没有什么动作,比老板戴着便宜的老式眼镜、同时吹嘘自家的高价未验证隐形镜片,更能提振市场信心啦。」

有人持温和的保留意见:「这产品看上去和VR头套差不多好玩,但不希望这成为自己整天佩戴的设备。我整天已经被持续不断的视觉讯号输入轰炸,不确定是否会给自己已经疲惫不堪的脑子加负担。」

当下网络广告议题带来的冷嘲笑话,也波及了AR隐形眼镜的话题:「不是我故意刻薄,这玩意看上去可真是投放广告的好渠道。」

「我们预计,AR隐形眼镜在诱发癫痫前,投放广告将有85%的人群覆盖率。」

还有人在恶搞未来的用途:「这个概念,加上与普通眼镜外观相同的AR眼镜,将会根本性改变教育业的未来。基于重复记忆的考试行不通了,任何学生都可以把答案投射在镜片上,而没人会发觉。此未来的到来将比所有人预料中的更快。」

当然也有人很正经地期盼AR隐形眼镜改善生活:

「很喜欢这个,如果这眼镜能连上AI,在我跟别人聊天时实时提词、或者给出翻译,就更棒了。」

「赞同,我听觉不是很好,要是这镜片能实时弹出他人对话字幕,那可美死了。」

有网友现场对此插入点评:「要出字幕、出翻译的话,现在智能手机的各种聋哑人服务app里就有这功能啊,直接选取‘语音转文字’即可。」

楼主回复:「额们苏格兰人的口音,一直能打败大部分语音识别AI。这哏已经上电视咧。」

市场动态:未来或许美好,但阻碍尚未克服

InWith并不是唯一一家做智能隐形眼镜的公司,专业眼镜设备公司中的Mojo Vision、Novartis、Innovega等,综合大公司中的谷歌、Meta、微软、索尼、三星、Qualcomm等,都在智能隐形眼镜的研究项目上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与时间。

远从2002年美国能源部的研究项目,近从2013年谷歌智能眼镜带来的热潮,投放在大众消费市场的智能隐形眼镜几乎每年都有新动态,但每年都没有真正改变业界、实际风行市场的产品发售。

即使搭上了2021年开始的元宇宙热浪,什么时候智能隐形眼镜产业能繁荣如其他智能移动设备、甚至如VR头显,仍是未知数。

是的,无数种增强现实、扩展现实的应用场景,能被智能隐形眼镜极大改善。比如自行车越野运动员可以实时从AR隐形眼镜上看到地形、位置坐标、与自己的身体功能指标。

商店导购可以将顾客的AR镜片即刻链接在商品的页面上,诚信高效卖货。

虽然有这种种好处,但技术障碍与功能定位不清,始终困扰着智能隐形眼镜的开发。

隐形眼镜可分为软性和硬性。

硬质巩膜镜片较坚硬,不会顺着角膜改变它的形状。制成智能隐形镜片的话,能够大大增加氧气的通过量,让泪液能充分交换。但硬质智能隐形镜片必须随每个顾客的眼球定制,客制化成本更高。

软性隐形眼镜一般由软性塑料制成,镜片较软。软性智能隐形镜片可随眼球拉伸,不消预先定制。但集成复杂元器件的难度更大,研制成本亦高。

智能隐形镜片的功能定位,让制造难关更复杂了。大部分厂商,都在「功能完备赛Iphone」和「简单耐用就好」的抉择间摇摆。

要让智能隐形镜片功能简单的话,大部分消费者会懒得重复消费,直接购买功能相同但价格更低、性能被验证的既有其他设备。

要让智能隐形镜片功能完备的话,即使靠当下已很发达的微电子技术,镜片厚度还是会厚到让用户不适。饱受困扰的Mojo Vision干脆把CPU和GPU都放在颈带模块中,隐形镜片只做个投屏。

不过消费者的反应是「还要戴颈带,好麻烦,我为啥不直接买个VR头显。」

未来很丰满,但目下很骨感,这似乎是所有VR、AR设备的共有处境。出路如何,只有慢慢摸索了。

24快报
JSON抓取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