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元宇宙医学协会暨联盟创立大会在沪举行 来源/采访对象提供
元宇宙概念火爆,和医学联结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元宇宙”诞生,能否拓展医疗边界,挑战传统医学模式下的各种困境?今天,由上海呼吸物联网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元宇宙医学联盟筹委会联合主办,国际呼吸病学会、国际智能健康协会和联盟、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和复旦大学呼吸病研究所协办的元宇宙医学协会暨联盟创立大会在沪举行。会上,元宇宙医学联盟(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and Alliance of Metaverse in Medicine,IAMM)正式成立。从物联网医学拓展而来的元宇宙医学,将给医学带来新的力量。
“十多年前,我就开始设想物联网医疗的问题了。那时我看门诊,一个半天看90多个病人,有的人从傍晚5点就开始排队等第二天的号!我有个习惯,要看病人的反馈,其中有一条反馈刺痛了我,这个病人说,排了一晚上,就看了几分钟,普通人看专家太难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教授、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所长、元宇宙医学创立大会主席白春学教授说,十多年前他就开始探索如何用新技术、新手段来解决看病难题。也是从那时起,他提出和逐步发展物联网医学。但在临床实践中,白春学发现,仍然遗留着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无法做到全时空地指导经验较少的医生、控制临床医疗质量、改善临床医生之间“手工业作坊式”诊疗水平。
“究其原因,不仅与互联网技术本身的限制有关,更与经验丰富的医生很难满足超过数百倍于己的需求有关。要想解决这些难题,需要更完善的技术平台。”他告诉记者,从4年前开始,就牵头探索,通过AR技术实施物联网医学,而这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元宇宙医学”的雏形。他认为,基于元宇宙虚实融合、人机融合和虚实联动技术解决这些问题,这也将推动元宇宙医学健康快速发展。
什么是元宇宙医学?白春学认为,这是通过AR技术实施的物联网医学。他和团队邀请来自亚洲、美国和欧洲的医生和相关IT专家组成了多学科专家组,进一步明确元宇宙医学的定义,达成元宇宙医学共识《Expert Consensus on the Metaverse in Medicine》,已于2月4日在线刊登在《Clinical eHealth》。该共识提出,创立“元宇宙医学”的条件已经成熟,可通过元宇宙医学的云加端平台,由虚、实云专家与端医生互动,进行元宇宙教学、科普、会诊、分级诊疗和临床研究,逐渐拓展到大健康。
白春学说,中国在元宇宙医学上做到了多个“最早”。比如最早做元宇宙医学雏形工作,他和团队于2018年启动全球多中心AR辅助物联网医学临床研究;最早发表元宇宙医学定义;最早发表元宇宙医学专家共识;最早创建元宇宙医学协会,创建元宇宙医学联盟等。元医院的概念也备受关注,目前正在筹备建设中,将包括如何体现元宇宙医学功能、服务病人和大健康等,预计一年后问世。
今后,成立的国际智能健康协会和联盟将从“全息构建技术-全面感知”、“全息仿真技术-智能处理”、“虚实融合技术-质量控制”、“虚实联动技术-人机融合”等方面,通过将共识指南融入PNapp5A(AI肺结节管理程序)中,进行全面感知,结合全息构建技术,应用PNapp5A和虚实联动初评研判二流程,同质化诊治肺结节中的早期肺癌,协助虚实专家服务患者,提高同质化诊疗水平,也可实施同质化教学、培训、会诊。
当然,元宇宙医学的场景运用也面临一些需要解决的难题。比如他就谈到,在AI诊断肺部肿瘤领域,目前标记的准确率仍是一大挑战,这与诊断不规范、诊疗水平的差异有关。“首先要标记准确,是良性还是恶性肿瘤,这样才能帮助机器更好地接受训练和学习。其次就是数据的量还需要扩大。”
“元宇宙”本身是个新提法,自然还要面对很多业内的质疑和不解。对此,白春学说他并不担心。新技术一定是发展的,人工智能的学习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未来仍要在临床中不断运用,并考核结果,看看这种模式是否可以提升临床诊断的正确性,是否最终帮助患者和医生都获益。”他表示。
大会由国家人工智能标准总体组专家朱兆颖,深圳市人民医院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陈荣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科研处处长、急诊科副主任宋振举,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宋元林担任共同主席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