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元宇宙“遇冷”之后 将面临更多监管
似乎每一年都有定义“元年”的说法,从2015年的微商、2016年的直播、2017的共享单车、2018年的电竞、2019年的5G到2020年的社区团购。
过去的2021年,“元宇宙”的元年诞生,“元宇宙”概念成功出圈,这也让美国科幻小说家尼尔.斯蒂芬森在1992年发表的小说《雪崩》受到更多读者的追捧。
2021年3月,VR游戏平台Roblox在纽交所上市;8月,芯片巨头英伟达花费数亿美金,推出了为元宇宙打造的模拟平台Omniverse;10月底,“Facebook”也更名成为“Meta”,并称往后要以 Metaverse(元宇宙)作为奋斗目标。
与“Meta”的高调不同,苹果CEO库克去年在接受媒体专访时,甚至拒绝“元宇宙”这个说法,表示只是称之为AR。但不可否认的是AR/VR正是通向元宇宙的一条显而易见的路径,苹果公司所做的一切也正在促进元宇宙成真。苹果近些年收购了一些列技术公司如德国AR技术公司Metaio,获得了与AR相关的全球专利。
国内一些互联网公司也在去年纷纷布局元宇宙业务,比如字节跳动斥巨资90亿收购VR(虚拟现实)公司Pico。百度发布的首个国产元宇宙产品“希壤”,早在2020年2月Roblox完成1.5 亿美元G轮融资中,腾讯就已经参投,并且独家代理Roblox中国区产品发行。
如今,有人认为“元宇宙”将会是互联网下一个十年的风口。当然,还有人说它是炒作,说它是骗局。
不过,2021年大火的元宇宙,还没持续多久,就在2022年开头遇冷。
2月16日,“元宇宙第一股”Roblox发布财报后,次日Roblox盘后股价下跌15.28%,市值缩水约500亿美元。暴跌的公司市值和财报里的亏损金额似乎让投资者们突然理解了“元宇宙”概念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巨头元宇宙业务受阻更加真实地反映出构建“元宇宙”的道路艰难。
随后而来的是政府监管层面的影响,经过半年的“元宇宙”热潮,国内逐步出台对于“元宇宙”市场的管理政策。
今年2月18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防范以“元宇宙”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并指出了四种常见的犯罪手法,包括编造虚假元宇宙投资项目、打着元宇宙区块链游戏旗号诈骗、恶意炒作元宇宙房地产圈钱、变相从事元宇宙虚拟币非法谋利。
2月22日,天眼查信息显示,腾讯、字节跳动、网易等多家互联网公司或旗下子公司申请的与“元宇宙”有关的商标被驳回。
国家知识产权局表示,截至目前,在商标数据库中约有1.6万余件“元宇宙”“METAVERSE”相关商标申请。国家知识产权局依据《商标法》及其有关条例规定,依法对“元宇宙”“METAVERSE”相关商标注册申请予以审查。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出,坚决反对、严厉打击“蹭热点”和不以使用为目的囤积等商标恶意注册行为。
此前,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共申请“元宇宙”商标达11376件,涉及公司达1692家。其中2021年申请了11374件,涉及公司1691家。也就是说,99.9%的“元宇宙”商标均于2021年注册申请。
不可否认的是,元宇宙的概念带来了更多的商业契机。无论是知识平台售卖的元宇宙课程,还是商家借用“元宇宙”炒作。从过去炒币,到此刻元在“元宇宙”里去炒房。这种价值资产,放在普通人眼中,的确是有些疯狂。
在经济学界,元宇宙是一个富有巨大争议的概念。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副院长范志刚认为,元宇宙中的房子到底有没有价值,一看有没有市场需求,二看供给是不是有限。现在很多公司都说自己是在提供元宇宙产品,其实大多是在蹭流量。目前的元宇宙应该还没有达到数字货币的早期阶段,对于投资者而言风险自然不小。
对于普通用户来讲,其实关注点仍在技术上的创新,回到技术和产业本身,元宇宙的未来,是需要创新不少的基础技术研发,包括AR/VR甚至是MR等硬件设备和软件的突破。
此外,元宇宙中构建的虚拟场景,比如和朋友一起在虚拟场景里去吃饭,逛街、看电影,或者是旅游等,这都会是什么样子?游戏与社交的结合,会不会诞生出下一代抖音或微信?
预测认为,未来可能会因为元宇宙出现一种新的电商形态,把线下的街区复刻到线上,让用户仿佛在现实街区中逛街,走到各个不同的店铺,在虚拟销售员的帮助下选择商品。
所有的这些疑问,靠炒作是不能实现的。在业界看来,元宇宙较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成为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目标,这有赖于底层技术和算力层面出现的核心技术突破、技术演进与变化。从互联网大厂纷纷布局3D互联网时代势态来看,虚实融合的互联网时代似乎已成大势所趋。“元宇宙”的遇冷只是从喧嚣的概念回归到认清现实,随着技术不断突破,“元宇宙”时代依然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