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值得被追捧吗?中新社记者就此采访了复旦大学大数据研究院教授、复旦大学国家智能评价与治理实验基地副主任赵星,对相关疑问予以解答。
一问:要发展元宇宙吗?
“元宇宙(的概念)出来之后,很多人可能觉得它有炒作的成分,当然它确实也有;但从产业意义上来讲,我认为它是下一代的信息产业。”赵星说。
他解释,元宇宙最早是由西方企业基于游戏和互联网社交的角度提出来的,本质上是因为互联网经济进入了一个“没办法再增长”的瓶颈期,所以,一开始这个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有一点投机成分的。
然而,随着深入了解,业界发现,元宇宙没那么简单,它的价值之一在于它能够把过去10年很多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比如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技术“连点成线”,带来下一代互联网。
在赵星看来,下一代互联网的说法范畴还太小,更大的可能性是,元宇宙会带来下一代的信息产业,“它能把过去很多很核心、但暂时无法全面落地的技术整合起来,并在诸多垂直领域,找到新的应用场景。”
二问:中国能产生元宇宙第一个爆款产品吗?
在赵星看来,现在的元宇宙产业很像2005年时的智能手机产业。他说,“在2005年的时候,智能手机也是一个爆发点,整个社会都在热议,认为接下来手机会转变为智能手机,但当时其实没有一款很好的智能手机产品,那个时候苹果手机(iPhone)都还没有诞生。”
2007年时,苹果公司推出第一代iPhone,彻底引爆了智能手机产业。赵星认为,元宇宙 TO C(customer,用户)端的第一个爆款产品的出现,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间点,这个产品很大可能是一个人机交互接口型的硬件,比如真正有体验感的AR眼镜等。
中国能产生元宇宙第一个爆款产品吗?赵星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既期待又悲观”。他指出,目前业界最有希望的是苹果公司的应用级AR产品。另外,新近又有报道称,苹果公司正在开发一款AR隐形眼镜,有望在未来取代iPhone。
他认为,在元宇宙的相关核心技术上,中国总体上是欠缺的,被“卡脖子”的“点”(技术)连成“线”之后,依然是“被卡着的”。如何突破?他认为这恐怕需要在这一代信息产业的发展中,整个国家有足够大的决心和系统化的布局,进行“技术补课”。
三问:元宇宙何时能“在身边”?
赵星的研究团队最近关注到,上海已经有好几个商场准备打造虚实结合的综合性元宇宙商圈。他说,未来,可能消费者每个月去商场都会看到不同的新奇场景,导购员则由虚拟人或机器人担任,商业综合体的概念将被重塑。
与智能手机相似,元宇宙被寄望于可能会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等。
在赵星看来,虚拟与现实的交互,有望使居家办公成为常态,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的格局随之变化,城市交通负荷也会大大减轻,城市将还原为家庭与社区的聚合地。
又如,在教育领域,元宇宙可以给学习者带来沉浸式体验,让大家身临其境地感受,而不是被动接受灌输。尤其一些以往难以实现的教学内容,像职业教育中,多型号的机床购买成本很高,部分操作具有特殊性甚至危险性,可以通过元宇宙来进行体验式操作。
然而,赵星也强调,元宇宙的技术虽然很美好,但发展过程崎岖,会带来我们想象不到的风险,比如元宇宙的治理就是难题之一,未来政府将面临现实、虚拟、虚实结合三个社会场景的复杂治理局面。
他认为,元宇宙的发展还待业界探索,“信息产业过去几十年一直是这样,总是在一些既偶然又必然的关键时间点上,用一个概念让资本市场和整个社会全面地关注和进入,然后把产业升级真正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