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孟梅 付文超
在元宇宙概念火热加持下,“虚拟人”有了更丰富更新颖的打开方式。各种各样的虚拟人扎堆亮相,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带动了很多人对未来的无限遐想。
从虚拟人鼻祖初音未来,到中国本土虚拟歌手洛天依,再到一个个虚拟偶像、超写实数字人、服务型数字人,“他们”正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公共视野,由此虚拟数字人已进入高速发展期。相关行研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虚拟人核心市场规模为62.2亿元,预计到2030年,我国虚拟人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700亿元。
在虚拟人吸睛的背后,其高昂的制作成本一直是业界头疼的难题。不过就在前几日,百度集团副总裁袁佛玉公开表示,随着百度AI算法的突破,能让虚拟数字人制作成本十倍、百倍地下降,还能让数字人生产周期,从动辄几个月,缩短到小时级别。
可以预见的是,虚拟数字人的制作成本,将从百万级降低到万元级别。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空间,2022年上半年,虚拟人赛道发生了怎样的新变化?虚拟人到底能带来哪些价值?大大小小的互联网科技企业又是如何加速在虚拟人领域的投资布局?
什么是虚拟数字人?
服务型和身份型虚拟人兵分两路
首先需要厘清虚拟数字人的概念。虚拟数字人的“虚拟”指存在于非物理世界中,“数字”就是指由图形学、人工智能、动作捕捉、语音合成等技术手段而创造;“人”则指具有近人的如外貌、表情等交互能力的特征,随着概念与技术的完善,数字人的外观与类型也更加多样。
目前,按技术分类,虚拟人可分为算法驱动型和真人驱动型;按视觉维度分类,虚拟人可分为 2D 型和 3D 型;依照商业模式分类,虚拟人可分为服务型数字人与身份型数字人,但无论哪种虚拟数字人,其制作都需要经过三个环节,即形象生成、动画生成和语音生成,从而赋予数字人长相、行动以及对话的能力。
其中,服务型虚拟人更多面向to B市场,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AI来为企业赋能,经济效益不在于直接创造增量收入,而是降低人力成本。网易伏羲营销负责人汤银辰就曾公开表示,虚拟人本质上的逻辑是降本增效,让AI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比如,百度打造的首个可交互虚拟偶像度晓晓,她聚合了百度在多模态交互、3D数字人建模、机器翻译、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等多项技术上的能力,甚至能在高考语文作文中拿下高分,创作的画作还能参加西安美术学院毕业展。
而身份型虚拟人更多面向的是to C市场,目前主要集中在游戏、传媒领域,变现模式以打造虚拟偶像或虚拟IP为主,先扩大C端的粉丝流量,再通过流量进行变现。
比如,AYAYI在小红书亮相1个月后,就相继与娇兰、保时捷等国际大牌达成了合作,2021年9月成为阿里巴巴的首个数字人员工,担任天猫超级品牌日的数字主理人;还有虚拟艺人翎Ling与Keep合作、希加加代言麦当劳等案例。据了解,乐华娱乐的泛娱乐业务收入从2020年的2110万元增长至2021年的3790万元,主要原因便是虚拟艺人组合A—SOUL的商业发展产生的收益,安信证券预计,A-SOUL贡献了约1700万的增量收入。
有业内人士认为,身份型的虚拟人,商业模式的核心是粉丝经济,类似于真人明星,通过品牌推广、代言、参演节目、直播打赏、发布音乐专辑、售卖周边等方式进行变现,特点是能够带来较高的收入增量。
虚拟人也能做直播、做主持人
正逐渐显现其巨大商业价值
随着直播经济的兴起,直播形态的“进化”也在不断发生。今年以来,百度、腾讯、京东B站等互联网大厂相继投入虚拟人直播行业,这也验证了虚拟人直播的巨大商业潜力。
前段时间,“虚拟主播B站直播2小时收入超百万”登上微博热搜,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与真人相比,虚拟人成本更低、且能做到7×24小时不间断直播,成为被各路品牌、MCN机构青睐的重要原因。
其实早在2020年6月,洛天依走进天猫全明星直播间,与头部真人主播上演了一场梦幻联动,成为首位破圈“带货”的虚拟歌姬。同月,虚拟偶像鼻祖“初音未来”入驻淘宝直播,成为天猫“6·18”明星榜榜一。同时,京东还打造了美妆虚拟主播“小美”,现身YSL、科颜氏、OLAY、欧莱雅等超20多个美妆大牌直播间。
“虚拟主播可以用来填补真人主播没有办法出镜的空白时间,我们通过测试发现,在同一个时段,虚拟人直播带货的流水能够达到真人带货流水的30%。”网易伏羲产品经理阁语对此表示。
除了直播带货,虚拟人还可以做主持人。今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以中国气象节目主持人冯殊为原型的虚拟主播冯小殊登上荧屏。凭借逼真的面容、自然的语气和动作,让不少网友感叹与本尊真假难辨。
据了解,冯小殊依托小冰框架及相关技术打造,此外还有AvatarX、百度曦灵等智能虚拟人生成平台。通过这些技术和平台,无论在娱乐、偶像、代言人场景,还是运用于企业数字化转型、体育、金融等各类垂直领域,虚拟人都可以实现人格化。
而在游戏行业,腾讯推出了以《王者荣耀》角色为原型的虚拟偶像唱跳男团“无限王者团”;网易以《逆水寒》角色打造了一场虚拟数字人盛宴。
“下一代的数字化转型,就是向虚拟人的转型,而这个赛道足够大、场景也足够多。”小冰公司首席运营官徐元春表示,虚拟人不会是一次性生意,虚拟人企业也需要长期的发展,所以必然要获得市场,市场才会对企业的价值有正向反馈。
虚拟人为何受追捧?
打造的IP形象符合Z世代审美和消费需求
虚拟人尽管“虚拟”,但已不再空有“皮囊”,“内外兼修”的虚拟人具备了真正的价值,这也正是虚拟人备受追捧的主要原因。
今年以来,虚拟人打造的IP形象不断推陈出新,从外在到内在,从华丽的表演到实实在在的能力呈现,其目的都是为了迎合Z世代的审美和消费需求,商业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数据显示,“Z世代”群体规模约2.5亿人,已成为中国互联网的中坚力量,可以说他们的消费与审美需求直接影响虚拟人的研发与应用。
例如小红书上的虚拟人“川CHUAN”作为首个男性虚拟人网红,其形象特征是——鬼马少年、时尚新潮、吃货、探索派;还有以超写实画风和具有中国特色审美形象出现的“翎”——她是一个热爱国风的跨次元女孩,会京剧、毛笔字、太极等;而“AYAYI”被塑造为大明星、时尚、潮流;“柳夜熙”则有着真实且神秘的国风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由万科集团打造的虚拟人“崔筱盼”,在解放人力方面体现出了巨大的潜在价值。入职10个月,经崔筱盼提醒的单据处理响应程度是传统IT系统提示的7倍,催办的预付应收逾期单据核销率达到91.44%。
有业内专家表示,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虚拟人以动漫、游戏的形象为主,集中在影视娱乐产业。以“崔筱盼”为代表的虚拟人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解决工作质量标准化问题,并能更广泛地覆盖服务人群,其表明虚拟人应用场景上有了明显突破。
艾媒咨询调研显示,中国虚拟人爱好者中,19岁至30岁之间的年轻人占比63.4%。与此同时,37.2%的受访网民每月为虚拟人花费金额在200元及以下,24.8%的受访用户表示愿意花更多的钱支持虚拟人物。
需要注意的是,虚拟人的伦理问题也引发关注。有业内人士表示,此前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带来的“换脸”风险一度引起人们的警惕,而虚拟人对人物原型的假冒替代问题可能会更加突出。
有专家认为,要警惕虚拟人在学习过程中将偏见与恶意“反哺”给人类。此外,人类可能会到达一个临界点,即跟虚拟人互动的时间达到甚至超过跟真人互动的时间,有些人可能会沉浸于虚拟世界,或者从虚拟人身上寻找主要的情感依托,也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这需要在跟踪技术的同时,尽快更新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让社会管理、伦理道德与技术发展相协调。
专家观点:
虚拟人的前提还是AI技术
需加强虚拟数字人的智能水平
对于目前虚拟人制作成本的发展趋势,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认为,虚拟数字人,一般需要三方面的AI技术,第一种是AI语音库,用来收集声音素材,通过机器学习来缔造AI;第二种是3D形象,由3D素材拼接出形象,包括各个角度的形象特征;第三是动作捕捉后形成的AI动作和语音的交互功能。
“如果就语音库和3D虚拟人形象,的确当前的制作效率越来越高,但从交互来说,当前虚拟数字人大多数还是真人同步语音和动作捕捉,只是通过AI渲染成虚拟数字人,从技术门槛来说,还不是很高。目前来说,行业应该加强虚拟数字人的智能水平。”他进一步解释说。
谈及国内企业发展数字虚拟人技术的痛点,盘和林认为目前国内虚拟人语音库还是比较完善的。但3D素材、生产3D形象动作的游戏引擎等工具软件比较落后,生产虚拟数字人的工具软件基本也基本来自国外技术。“就目前而言,需要从基础引擎方面、建模软件、AI学习框架、编程语言方面有很多创新,来夯实虚拟数字人产业基础。”
同时,他还认为,虚拟人的应用当前主要还是虚拟偶像,未来结合聊天机器人,可以通过AI来实现交互,这样才会有更广泛的应用,所以虚拟人的前提还是AI技术。“当前数字虚拟人智能水平是弱智能,人工智能超越人类的可能性很低,至少在可见的未来还没有可能性。个人认为人工智能超越人类的确是种威胁,但人工智能智力水平增长是大势所趋,找到和强智能共存的方式可能更加实际。”
记者快评:
当下最热的人工智能产品莫过于——虚拟人。只要主业为AI的技术公司都将目光瞄准到虚拟人赛道。从微软小冰到百度希加加,再到红杉资本的hong,虚拟人市场的估值也是一路飙升。但也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虚拟人都处在一个“虚拟”阶段,研发成本的居高不下,也挡住了虚拟人快速发展的路径。未来虚拟人何去何从,其实当下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方向,但这个新赛道,技术公司都看到了。比拼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