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北京城市副中心举行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一)——城市副中心上半年经济运行和下半年工作计划新闻发布会上,通州区委常委、副区长苏国斌就上半年北京城市副中心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介绍。
苏国斌表示,上半年,众多央企二三级企业落户副中心形成集聚效应,企业投资热度持续攀升。重点“高精尖”产业在谈项目达到425个,计划投资总额超过1521亿元。新增在谈项目147个,计划投资总额363亿元。注册目标重点企业185个,注册资金总额111.4亿元,注册资金亿元以上企业21个。金融企业注册超350家,区域总部或法人机构占比70%以上。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9家,增资企业10家,总注册资金约1.58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约1.2亿美元。全区存量企业总量达到136590户,同比增长7.24%,全市排名第4。
同时,上半年,新增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01家,累计达到196家。金融业实现增加值55.8亿元,同比增长7%。上半年,金融业税收占全区税收比重达12.2%,连续四个月稳定上升;新增“两区”重点项目185个,意向投资金额543亿元。其中,外资项目18个,占比9.7%。落地项目30个,预计投资金额96.3亿元。自贸试验区通州组团三年行动计划106项任务实施率达100%。
苏国斌介绍,上半年,全区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30亿元,同比增长57.4%,增速全市排名第2。深度释放政策红利,在全市层面率先向社会发布3大类15个应用场景项目清单,投资优势转化为产业培育优势的路径逐步清晰,打造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机制的创新发展实验基地。同时,全区强化引领带动效应,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深入落实《北京城市副中心推进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行动方案》,数字经济体系化发展态势全面形成。
不仅如此,上半年,全区完善产业发展生态,打造元宇宙产业新地标。高起点体系化推进元宇宙产业发展,产业链各环节重点企业加速聚集。23家元宇宙企业落户副中心,加速建设元宇宙应用创新中心和展示体验馆,国内首个元宇宙数字艺术示范基地落地副中心,1+N产业空间布局态势逐步显现。此外,不断优化金融产业机构,深度提升金融产业能级。金融业结构从银行、保险、证券等传统金融机构,向理财、支付、货币经纪、公募基金、金融科技等多元新型业态转型升级。
苏国斌称,上半年副中心坚持助企纾困,全面实施“4大惠企措施”。向75家非金融类重点企业发放扶持资金2.14亿元,扶持数量和扶持资金实现“双增长”。强化惠企服务,完善企业“全程代办”和“服务包”服务模式,有效解决企业诉求900余项,为近百家驻区企业落实人才奖励、房租补助、居住证办理、子女入学等配套服务,形成亲商安商惠商浓厚氛围。运河商务区发展质量提档升级。形成税收30亿元,同比增长25.5%。新增注册企业1846家,注册资本金270亿元,重点在谈项目达到62个。
下一步,副中心将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立长远”,深层次构筑副中心产业体系,在“五子”联动中找准发力点,在功能疏解中发挥大作用,在“两区”建设中谋划新篇章。持续“强功能”,全方位服务企业跨越式发展。全面“上台阶”,打造新时代首都发展产业标杆。从空间支撑、政策扶持与资本助力三方面入手,进一步释放和盘活产业发展空间资源。充分发挥产业引导基金对资源要素的导入作用,服务好存量企业扩产增效和转型发展,抓好创新载体、创新主体、创新业态、创新要素培育,全面提升产业承载力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