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博物院!7月30日,“湖南省博物馆正式更名为湖南博物院”的消息传来,一时之间,网络热度飙升,肯定和赞许声不绝于耳,除此之外,更多期待的声音接踵而至:从“馆”到“院”,这里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记者为你一一道来。 “湖南省博物馆”更名为“湖南博物院”。回顾——湖南省博物馆时代“从馆改院,经历了超过一个甲子的时间,几代湘博人接力传递,一直致力于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及其他收藏文物的保护、研究、阐释、传播工作,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延续。”在7月30日湖南博物院召开的新闻通气会现场,湖南博物院党委书记、院长段晓明用一句话概括了从“湖南省博物馆”到“湖南博物院”一路走来的过程。当翻看这段历史,记者不仅看到几代湘博人的拼搏和努力,更感受到一种厚积薄发的力量。 湖南省博物馆旧貌。(湖南博物院 供图) ▲ 湖南省博物馆旧貌。(湖南博物院 供图) 从西汉墓葬出土的数千件精美文物,以及保存完好的汉代女尸,使湖南省博物馆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并得到政府空前的重视和社会广泛的关注,湖南省博物馆的藏品与展览档次也因此得到极大提升。此后多年,循着先贤的忧国情怀,湘博人建起一座湖湘历史文化的“图腾”,凝聚着民族的文化和信仰,见证着中华的文明和强盛。进入二十一世纪,湖南省博物馆定位为“历史艺术类博物馆”,湘博人大胆创新、锐意进取,在公众心目中树立了一个高水准专业展览策划举办机构的形象。2010年,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经过专家的反复研究论证,湖南省委、省政府决定在湖南省博物馆原址上实施改扩建工程。经历数年筹备和建设,2017年11月29日,湖南省博物馆全新面世,一道更加光芒万丈的历史之门,向人们开启。7月30日上午,湖南博物院召开新闻通气会,向社会发布“纪念马王堆汉墓发掘五十周年系列活动”相关信息。(张玲 摄) 随着“博物馆热”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花时间,走进博物馆,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触摸人类社会的发展脉络。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博物馆也逐步跟上时代的步伐,主动走入人们的生活,用匠心和科技让文物“活”过来,让文化“火”起来。此次,更名之后的湖南博物院更是如此。在最近开展的“听·见湖湘——湖南音乐文物与故事展”上,记者收获了非同寻常的观展体验。敲击“铜铙”,眼前闪现风雨雷电、秋叶飘零、白雪皑皑等景象,感受天地和鸣;穿行于“秋风泽畔”,耳旁传来《九歌·国殇》的八音合奏和铿锵吟唱;若虚若实间,梦回西汉,置身于一场歌舞宴饮之上;“浏阳文庙”前,佩戴上Hololens2设备,穿越百年,走进祭祀盛典现场……展厅内,观众可以在人工智能与数字化技术的帮助之下,以一种更亲切贴近的方式,感受古老音乐文物的艺术魅力。更值得关注的是,数代湘博人不断接力探索和研究马王堆汉墓发掘成果,今后,湖南博物院还将继续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推动相关文物的活化利用。“生命艺术——马王堆汉代文化沉浸式多媒体大展”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现场。(张玲 摄) ▲ 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展厅。
湖南博物院将与中国数字图书馆携手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主任、哈佛大学洛克菲勒亚洲艺术史终身教授汪悦进,整合全球性的学术资源、运用最前沿的多媒体技术,以数字化多媒体剧场的方式,在2024年合力推出“生命艺术——马王堆汉代文化沉浸式多媒体大展”。双方将围绕展览开展多方合作,共同推出线下沉浸式多媒体剧场、国际学术研究平台、马王堆线上展览、马王堆VR版体验剧场等,并合作出版马王堆汉墓发掘50周年图录,实现线上、线下互动的马王堆“元宇宙”,让全球观众都能参与到此次盛事中来。正如埃及的金字塔、雅典的卫城神庙,马王堆汉墓宏大而精美的空间物质体系,如同一个时光窗口,充分展现了早期中国文明对于宇宙时空与生命仪式的壮阔想象与艺术表达。在历经了半个世纪的细致整理和深入研究之后,湘博人将如何向世人呈现这个全球瞩目的文化遗产所承载的文明故事?我们和你一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