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晔 通讯员 李昌利 林雯
今年以来,元宇宙概念迅速蹿红,成为科技和资本领域的热点话题。多地将元宇宙纳入未来产业发展体系,国内外数字科技巨头也纷纷加入元宇宙赛道。
那么,这个概念最先将在哪些领域取得突破并落地应用?高校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与育人,如何与产业深度融合?
8月7日,元宇宙背景下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创新论坛暨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研讨会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名专家应邀在会上作报告,90余名代表参加了线下会议,另有几百名代表参加了线上会议。
本次会议围绕“产教融合创新”和“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两大主题,深入研讨在元宇宙背景下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办学实体建设。
“我觉得比较快的落地应用是医疗和教育,医疗方面包括虚拟康复训练和虚拟医院,教育方面包括虚拟实验教学和培训,这些应用会很快得到应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未来技术学院)院长潘志庚告诉记者。
潘志庚表示,元宇宙是很大的概念,其中人工智能是元宇宙的核心技术之一,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社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正在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目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正在智慧气象、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方面与相关单位开展合作。
元宇宙是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数字世界,是自然人、机器人、虚拟人紧密整合的系统化生活世界。那么,现实世界如何与虚拟世界进行链接呢?
“未来医生和患者的问诊不一定要面对面,可以是远程诊断,这种远程诊断不仅仅是现在的网络诊断,甚至可以让医生有触感,也会改变目前的手术方式。”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医学图像分析专委会副主任徐军向记者描绘了未来虚拟医疗的场景。他表示,中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很多优秀的医生都集中在大城市,很多边远地区没有好的医生,有这样技术后,边远地区的病人就不一定到大城市大医院来。
2020年1月21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促进学科融合 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意见》,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和元宇宙产业呈现出了方兴未艾的大好局面。
为此,本次论坛在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培养,支撑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自主创新发展方面展开研讨。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潘毅院长等学术大师探讨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汕头大学校长郝志峰等权威专家多角度、全方位解析人工智能及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专家认为,高校应以产教融合建设、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为抓手,推动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体系建设;推进人工智能专业与产业链头部企业进行全方位产教融合,助力高质量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
会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亚龙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举行了共建元宇宙研究院的签约仪式。双方将在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教育领域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并在元宇宙落地方面开展实质性的产学研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