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

从元宇宙看未来媒介化世界的实现,听新媒体艺术家谈元宇宙概念

回顾人类发展史,我们发现:人类能够不断进步,不断地创新这个世界,这一切的源头都是人类的梦想。我们今天所发生的一切,都是梦想的变现。在我们对真实宇宙的了解尚且不足之时,对虚拟宇宙的探索已然激烈展开。当下一个被称为“元宇宙”的概念被科技界和创投界热捧,迅速波及各行各业,俨然成为一个大众话题。“元宇宙”正沿着虚实融合的路径改变着社会的生存和生活方式,它能否带领人类进入一个崭新的文明时代?

回顾人类发展史,我们发现:人类能够不断进步,不断地创新这个世界,这一切的源头都是人类的梦想。我们今天所发生的一切,都是梦想的变现。在我们对真实宇宙的了解尚且不足之时,对虚拟宇宙的探索已然激烈展开。当下一个被称为“元宇宙”的概念被科技界和创投界热捧,迅速波及各行各业,俨然成为一个大众话题。“元宇宙”正沿着虚实融合的路径改变着社会的生存和生活方式,它能否带领人类进入一个崭新的文明时代?

1、元宇宙是人类实现梦想价值的体现

现代“宇宙”的物理学定义是一个时空的概念,是指所有的时间和空间及其内涵的集合体。我们对宇宙的认知,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再到无限宇宙,再到相对论和宇宙大爆炸,虽然对宇宙的认识越来越多,但也越来越迷茫。人们难免发出这样的疑问,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真实的吗?所谓的现实世界是否有可能是一个类似计算机模拟出来的程序呢?我们是否生活在一个虚拟世界,甚至是一个高级文明模拟出来的虚拟世界呢?埃隆•马斯克曾提出一个矩阵模拟的假说,其实早在1981年,美国哲学家希拉里•普特南就提出过“缸中之脑”的假想。由此可见,虚拟与现实都是相对存在,无所谓“真假”,二者同样具有巨大的价值。我们通常把不切实际的虚拟,称之为幻想甚至妄想。如果这种所谓的“虚幻”,因为技术的进步而成为现实,那压抑在现实中的激情必然会被释放,有谁不想追求梦境一般的美好人生呢?当虚拟感受与真实感受无法自我分辨时,这种所谓的虚拟就是一种真实。当下“元宇宙”概念的兴起,就是在迎合这样的人类梦想。元宇宙(Metaverse)是一个组合词,也有人翻译为“元界”或“超越宇宙”,可以通俗地理解为通过技术手段而实现的虚拟世界,一个虚拟和现实紧密融合、互动的空间。对于“元宇宙”的定义并没有达成共识,有人把它看作是一个开放的共创系统。一个超越了现实世界而自主创造的多元化世界。也有人把它理解为与现实世界平行的“平行宇宙”。“元宇宙”只是众多翻译之一,是一个非常“中国化”的翻译。“元”在中华古代哲学思想中代表了天地万物的本源,体现了天下归宗的庞大气宇,因而“元”的境界似乎更具有包容精神。正是这样一个并未被确切定义的新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寄予厚望,代表了在当下这个数字媒介和相关新技术发展背景下,人类试图通过元宇宙的概念开启数字文明时代的一种梦想。

2、从“虚拟现实”到“真实再造”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缩写为VR)虽然模拟了真实环境的各种数据、信号、体验、感受等,但人们很容易知道自己是在计算机模拟的环境中,目前的技术能力还无法摆脱现实对内心体验的束缚。简单而言,受试者很清楚这是一种“虚假”体验。而在“元宇宙”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反转就是追求“真实”体验。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技术手段创造无数个真实世界,一种无缝转换式的无辨真假的体验。也可以理解为,当虚拟世界让人无法分辨是虚拟还是真实时,或者说虚拟世界已经无限接近真实世界的体验时,这个时候的虚拟世界就已经是事实上的“真实”了,所以我们称之为“真实再造”。这种“虚拟”之“虚拟”,前一个虚拟是指采用虚拟化手段,后一个虚拟,是指达到无限接近真实的虚拟。也可以理解为在虚拟之中再虚拟,就像电影《盗梦空间》里的在梦里再做梦一样。这种“虚拟虚拟”区别于我们现在已经广泛应用的“数字孪生”技术。因为数字孪生仍然是对现实的映射,而“虚拟虚拟 ”已经可以自己产生数据(信息),就像在梦里再做梦一样,可以无限生发,成为相对独立的又一个或无数个“真实”。因此“元宇宙”很难再称之为“虚拟世界”,而是再造之后的真实。“元宇宙”的概念演变中,就有关于时空性、真实性、连接性等多维度指标。“虚拟现实”可以看作是“真实再造”的初级入门版本,说明人类目前的技术已经能够模拟一些真实环境,但还无法通过虚拟替换现实。达到了虚拟可以替换现实或者说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并行,并且无障碍切换时,才能实现我们所追求的“元宇宙”理想世界。在真实的世界,你可能是农民、工人、教师,但切换到虚拟世界后,你可能转换身份变为科学家、医生,甚至可能转换性别或者生物类别,比如变成一棵大树、一片云、一只小动物等等。元宇宙的“真实再造”梦想将不仅仅是现实的拓展、延续或者增强,而可能是一个全新的起点,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新世界。

3、虚拟与现实的边界

随着虚拟仿真、数字孪生、赛博空间、元宇宙等一系列新概念扑面而来,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那就是:虚拟与现实的边界。虚拟与现实有明确的边界吗?需要边界吗?中国早就有庄周梦蝶的故事,是我们的先人关于虚拟与现实的哲学思考。目前的虚拟现实技术,从当下的应用来看,虚拟与现实是存在边界的。这种虚拟与现实之间相互影响、又相互融合,可以看作是初期阶段的一种暂时状态。因为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这种虚拟的体验将会越来越接近真实,这就是“元宇宙”中追求的全身沉浸。当虚拟环境达到了近乎真实时,人们就不会再去刻意区分虚拟和真实的区别了。在这种“真实再造”的状态下,虚拟即现实,现实即虚拟。从体验的角度讲,虽然虚拟和现实是两个相对或者说是平行的空间,但对体验者来说两者并无差别,只是一种全沉浸的、完整空间的状态转化。从虚实融合,到实质上持续幻觉的、虚拟出来的真实状态,也许就是虚拟现实技术所追求的最终目标。但我们也有一个反思和疑问:当技术发展到极致,对于沉浸在“元宇宙”中的人来说,这种彻底的全身沉浸能够提供现实世界所需要的一切感受,人的一切欲望都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得到满足,在这种完美的人生状态下,还会有人选择返回现实世界吗?如果大家都沉浸在虚拟世界中无法自拔,那现实世界还有必要存在吗?如果现实世界因为虚拟世界的诞生而消亡,那么虚拟世界又如何存在?或许直到这个时候,人们才会认为不完美的现实生活才是有意义的。

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去看,生物学意义上的人是有寿命的,即使“元宇宙”再无限接近真实,仍然是一个虚拟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无论产生如何完美的体验,仍无法完成人类自身生物寿命的延续。也就是说,如果把“元宇宙”定位于通过技术创造的虚拟空间这个角度来定义,虚拟和现实是有界限的。另一方面,如果“元宇宙”发展到极致,人的一切如基因、记忆、意识等都可以转化为数据或算法,在虚拟的环境中得到保存,这时真实的肉体完全可以放弃,个体的所有数据都可以下载到其他载体时,人就在数字空间中得到了永生。从这个角度讲,所谓的人已经变成了数据人、数字人、元宇宙人,而不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这时的人已经是虚拟中的完全物,再跟他讨论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已经没有意义。而且在高度智能化的“元宇宙”世界,虚拟世界中还会产生虚拟世界,“虚拟”可以不断再“虚拟”。所谓“现实中的人类”不复存在,只有虚拟人在“元宇宙”的数据中永生。我们现在信奉的规则,是以“现实中的人”为中心的标准,认为是“现实中的人”通过技术手段从而达到“元宇宙”的境界。综上所述,技术一直承载着人类的价值,但并不一定具有中立性,人未必是科技的主人,人或将被智能技术所控制(其实早已被技术所控制)。从这个意义上讲,整个世界就是技术控制的虚拟存在。这里已经无需再去讨论虚拟和现实的边界,本质上都是虚拟的世界。就像《盗梦空间》一样,只是不同层次、不同空间的虚拟世界而已。

4、“元宇宙”与未来媒介化世界

关于“元宇宙”的定义还在激烈讨论中。有的学者把元宇宙定义为“利用现代科技进行链接与创造,与现实世界映射与交互的一种虚拟世界,这个虚拟世界具备了新型社会体系的数字生活空间”。也有的学者把元宇宙定义为:“整合了区块链、扩展现实、数字孪生、虚拟现实、云计算等多种新技术基础上产生的,与现实世界平行的虚实相融的社会新形态”。这些对“元宇宙”的定义,更像是通过一些已经存在的概念,如区块链、数字孪生等勾兑灌装出来的“新瓶旧酒”。但这些定义又从各个角度,展示了人们对未来数字文明的一种梦想和憧憬。

从技术角度看,虚拟现实技术让人体验到虚拟世界的沉浸和互动体验。数字孪生技术让人们看到了现实世界的数字映射,让虚拟世界的创造(数据)反哺现实成为可能。区块链、云计算、扩展现实技术的发展,沟通整合了交互技术、通讯科技、核心算法、计算能力、数据交换等相关领域,让人机无界成为可能。从功能路径看,实现“元宇宙”的第一步是首先构建一个映射现实的数字虚拟世界,并具备社交、经营、建造等一系列生态功能,这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性技术系统。这种重塑人类生活方式和链接方式的“元宇宙”,从某种意义上讲,其核心属性就是一种新的媒介。

目前的世界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是最原始、最核心的媒介。正如麦克卢汉在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时提出的“延伸人体的都是媒介”。人通过语言、图像、文字、网络等等各种媒介接入世界,这些媒介是人的延伸。而每一种新媒介的发展,都拓展了人对现实世界的限制(或者说现实世界对人的限制),走向更大的自由度。“元宇宙”自诞生之日起便强调多维关系的拓展能力,“元宇宙”的构架就是重组各种技术,通过全面融合、链接、重组,构建数字化生活,是互联网全要素整合后的终极模式。这种新媒介超越了以前的任何媒介形式所带给用户的媒介体验。满足了人类希望冲破自然规律束缚的愿望,以及人类希望通过虚拟世界去实现第二生命的需求——毕竟人只能活一次。在虚拟世界可以按照自己选定的角色展开自己一重甚至多重的人生体验,在虚拟世界中实现人生的全新价值。

当下这个“元宇宙”代表了一种可能改变世界和未来的新媒介。现实的发展已经表明,媒介的价值不仅是一种信息的载体,媒介还代表了技术体系和文化体系。这种新媒介的发展和传播,对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各行业领域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和改变。新的媒介社会化的过程就是新逻辑、新机制建立和改造的过程。新的媒介在行业重构、社会重构、新文明体系构建过程中充当了通道连接角色。这种传播和连接,把人与社会和媒介的链接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密程度。人类希望借助元宇宙这个终极媒介,构建全新的数字化社会形态,通过区块链完成去中心化,通过互联网技术沟通和整合各层面的衔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连接虚拟与现实空间,通过游戏和交互完成现实世界和心理世界的沟通和跨越。在新技术的创新和新媒介的集成基础上,构建开放式的互联网生态系统。代表了人类继原始文明、农耕文化和工业文明之后,对未来数字文明的一种期望。

5、关于元宇宙的反思和困惑

“元宇宙”在带给人们憧憬与希望的同时,也隐含着巨大的风险。随着各种算法和技术的进步,关于人类机器化和机器人类化的发展正在同步进行。“元宇宙”的各种连接,对人的控制无孔不入。人类会不会成为智能技术的傀儡?当人无法控制技术时,也就失去了人的中心地位,无法继续维护人类的核心价值观。首先,“以人为本”的传播逻辑被打破以后,以人作为高级生物而建立起来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一切标准将不复存在。其次,当虚拟世界中的一切都唾手可得时,那么现实世界的存在还有吸引力吗?如果人类的未来就是沉浸在一种高度接近现实的虚拟世界中无法自拔,那么所谓的数字永生未必是一种进步,而是一场自我毁灭的灾难。

当下对于“元宇宙”的诸多讨论和应用,更多的还是希望借助这个全新的概念,在重新分配财富的竞争中,通过给自己贴标签来抢占先机。这不是在探讨和展望未来,而是新一轮商业竞争。2021年12月20日,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现在“元宇宙”看起来更像是流行的营销术语,而不是什么现实。如果没有核心技术的推动,“元宇宙”还只能是科学幻想,不是把一个公司改名“元宇宙”,就能实现“元宇宙”。当下的元宇宙热潮虽然包含着巨大的泡沫,但这种泡沫会卷动非常多的社会资源,最终可能引发一场革命性风暴。其实每一种新事物、新概念的产生都会经历这个概念大于实质的发展过程。“元宇宙”将是一个长期动态迭代的发展过程,许多属性和特征是不断叠加生长出来的。尽管目前仍然处在概念和萌芽的初级阶段,但是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元宇宙”并不是空想的乌托邦。2021年被称为元宇宙元年。在这一年中发生了很多重要事件,从年初的“社交元宇宙”,到世界最大的多人在线创作游戏公司ROBLOX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再到Facebook“脸书”公司把名字都改为Meta(元),直至中国首个元宇宙产品百度“希壤”的诞生。在政策层面,各地政府也开始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待元宇宙概念,上海将元宇宙写入十四五规划,武汉把元宇宙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海南要打造元宇宙产业基地,江苏则打造元宇宙示范区。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的中小企业发展情况发布会上提出,培育一批进军元宇宙、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21年新增注册的“元宇宙”概念相关企业超过200家。这些都显示了“元宇宙”的现实发展状况。“元宇宙”的未来发展是否能进一步优化人类的生产关系,满足更多人的精神追求和促进提升生产力,是它现实的价值所在。当下“元宇宙”背后的资本涌动,代表了其商业化和产业化价值的数字经济、数据资产、数字金融、虚拟社交、NFT、Web.3.0等热点都已经开始孕育,从产业、数权、组织、身份、文化、金融等不同维度的介入,让“元宇宙”成为了科技行业的风口。作为下一代互联网的代表,我们相信,元宇宙的发展将催生崭新的商业模式,重构分配体系,再造组织形态,重塑产业关系,推动人类走向数字文明新纪元。

结语

梦想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原动力,随着当下虚拟现实、区块链、数字孪生、5G通讯、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实现“真实再造”的梦想不再遥远。游走在虚拟与现实边界的我们,希望通过“元宇宙”来摆脱现实的桎梏,实现美好人生体验的梦想。但对于技术的高度依赖和对虚拟世界的执着追求,也可能让人类成为智能技术的傀儡和符号。由此可见,元宇宙的发展仍需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向更高层次的文明跨越。顾群业、田金良)

参考文献

[1]董浩宇,“元宇宙“特性、概念与商业影响研究——兼论元宇宙中的营销传播应用[J].现代广告.2022(8).4-12

[2]沈阳,元宇宙不是法外之地[J].人民论坛,2022(7).44-47.

[3]喻国明,未来媒介的进化逻辑:“人的连接”的迭代、重组与升维——从“场景时代”到“元宇宙”再到“心世界”的未来[J].新闻界.2021(10).54-60

[4]刘子涵,元宇宙:人类数字化生存的高级形态[J].2021(09).78-79.

[5]方凌智,沈煌南.技术和文明的变迁:元宇宙的概念研究[J].2022(01).14

[6]喻国明,虚拟人、元宇宙与主流媒体发展的关键性操作要点[J].媒体融合新观察.2022(01)

[7]胡泳,刘纯懿.元宇宙作为媒介:传播的“复得”与“复失”[J].新闻界.2022.01

[8]肖珺,元宇宙:虚实融合的传播生态探索[J].人民论坛.2022.(07)

作者简介

顾群业,博士生导师,新媒体艺术家。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研究方向:新媒体艺术。

田金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新媒体艺术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新媒体艺术。(来源:Media艺术驿站)

24快报
JSON抓取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