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于郑州举行的第九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上,由文博圈、凡拓数创等搭建的“文博数字人直播间”引起了许多观众的兴趣。行业专家、学者和数字人“班昭”在这个平台上就数字人在文博领域的应用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也令“数字人”这一概念通过网络为更多的人所了解。
建馆110周年 国博推出首个“数字人员工”
“班昭”的首次亮相是在今年广州举行的乞巧文化节上,以广州乞巧文化博物馆虚拟讲员的身份出现,带领观众漫游展馆,讲述传统乞巧工艺品背后的非遗民俗文化和民间故事。在8月举行的2022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上,她还向现场观众展示了准确捕捉真人现实动作并实时转化为实时3D动画的高超能力。
大家知道,班昭是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女,有两位超级有名的哥哥——写《汉书》的班固、经略西域的班超。她本人也极为博学多才,曾续写班固未完成的《汉书》部分,并留下了《东征赋》《女诫》等名文。数字人“班昭”则被设计为一位扎着双髻的古风少女,端庄典雅。
“我们现在的数字人可以作为AI智能的博物馆来跟我们的观众进行互动,”凡拓数创集团副总裁王筠表示,“他们不但可以解放讲解员的一些工作,而且可能跟现在的年轻人更有共同的一些话题。”
而在班昭之前,国家博物馆于建馆110周年之际,也与凡拓数创等合作在今年7月22日推出了首个数智人“艾雯雯”。根据设定,“艾雯雯”是一名出生于2000年5月4日的女孩,寓意她是“新世纪龙的传人,秉承五四精神的新时代青年”。“艾”通“AI”,也通“爱”,“雯”通“文”。名字寓意AI(人工智能)为技术基础,展示对文明、文化、文物的喜爱,对文博工作的热爱。据国博的官方推文介绍,艾雯雯的形象设计,依托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在对中国女性容貌审美的领悟,对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古代服饰的研究,并参考了国博已经开发的相关文创产品设计,为虚拟数智人设计了适应不同场景的5-6套不同服装。艾雯雯的形象制作和“听说读写”等AI能力,依托于腾讯新一代多模态人机交互技术。通过三维建模、语音合成、动作及表情捕捉等技术,可以使她拥有近似真人的形象以及逼真的表情动作,唇形动作能与声音实时同步,具备表达情感和沟通交流的能力,甚至头发、衣服、配饰,都能像现实中一样随风而动,充满浪漫与灵动。通过腾讯“交互智能”技术,艾雯雯拥有超强的自学习、自适应能力,能够不断更新、丰富自己的知识库,以国博140多万件馆藏为基础,构建丰富的知识储备和互动技能。艾雯雯的动态活化和场景融合,依托于凡拓数字创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数字孪生技术,通过骨骼绑定、动作捕捉、布料毛发解算等技术,赋予艾雯雯生动表情与灵活动作,让静态的数字模型真正“活”起来,变成一位顾盼生辉的鲜活少女。再借助三维与实景视频合成渲染技术,以及精准还原的三维透视空间关系,让艾雯雯走进现实场景。
更早,在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广州主会场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大家也见到了以讲解员和短视频博主身份出现的数字人“啊粤”。可以说,数字人在文博领域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将AI拟人化 带领我们走入虚拟空间
有关“数字人”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内有不同的内涵,在早期很多时候指借助计算机技术将人体结构数字化,在电脑和网络上可以多层次观看、能够调控的虚拟模拟人体数据集。曾获广东科技突出贡献奖的临床解剖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钟世镇即以“数字人之父”著称。2019年9月2日诞生的“世界首位数字人”、78岁的作家安德鲁的“数字人”概念则又有所不同,他参与的是一项尝试将思想意识传上云端,从而得以在云上“永生”的研究项目,理论上来讲,未来的人或许可以通过专业设备在遥远的未来同“他”对话。而二次元世界中人气很高的初音、洛天依等,也可看作数字人技术应用的成果。
不过今天一般所说的文博“数字人”指的是计算机模拟出的具有人的形态的类人形象。他们整合了人物形象模拟、人物声音克隆、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解析等众多人工智能技术和可视化数字技术,可以实现随时随地与真人进行精准的交互性对话。有些人将之类比为网络游戏中的NPC,是AI的一种新形态。由于其具有与人相似的外形,更容易让人对之产生情感投射和心理抚慰,从而在某些特定的场景中被赋予更多的使命。比如,他们可以穿行于珍贵的文物细节之间,或者历史时空之中,给与之对话的观者以强力的代入感。如凡拓数创数字展馆事业部总经理罗志诚所说,班昭“在我们元宇宙的技术里面,她是一个入口,以后社会上每个人都会赋予她一种数字身份,是唯一的。好像我们玩游戏一样,你得有一个角色进入这个游戏里面去玩。那以后元宇宙也是,每个人会有一个数字分身,我们现在去做数字人,也是元宇宙最底层技术的研究,它不光是运用到博物馆,它以后可以运用到各行各业。”
南京博物院图书信息部主任张莅坤则认为,文博数字人作为传播媒介,是展馆和观众之间的一个桥梁。他们要去吸收更多博物馆学的知识,并使用AI的方式表达出来。就目前来说,人工生产的这些知识资源、数字资产,仍是文博数字人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料。
美丽皮囊之外 文博数字人还要有美丽的灵魂
随着相关技术的成熟,目前生成一个专属的数字人已经可以通过比较简单的方式实现,百度、腾讯、字节跳动、讯飞等都纷纷推出了相关的数字人技术和应用。那么就文博数字人而言,如何建立起较高的辨识度和广受欢迎的人设,可能才是更加值得关注的地方。
首都博物馆信息资料管理与出版部主任孙芮英表示,数字技术让生活更美好的同时,它是有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背景在里面的,“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数字人小姐姐,它很漂亮,但是我们希望未来的数字人不要只停留于漂亮的小姐姐、美女主播的形式上。我们希望它在拥有美丽皮囊的同时,还要拥有一个有趣的灵魂。那这个有趣的灵魂在哪里?需要我们博物馆人,需要我们的专业技术团队,特别是我们的博物馆研究人员,要深挖博物馆的相关资源和内容,然后需要我们的技术支持的团队对我们知识系统体系的梳理,来建设我们相关的博物馆知识库,建立我们AI的语料库,来做这样一个工作。这个基础工作做扎实了之后,我们再说后面数字人的应用可能会更为的广泛。”
王筠表示,包括数字人在内的数字技术应用于文博场景时,首要是服务于博物馆、服务于观众的需要,把文物故事背后的故事挖掘出来、传播出去,吸引更多的观众来到博物馆,“我们希望通过数字人的AI智能数据库,包括接下来的知识图谱的梳理,把这些给构建起来,成为一个系统,一个数字资源的系统。”
业内人士介绍,虚拟数字人作为链接虚拟与现实,实现物理世界与数字空间无缝交互的入口,已被认为是登上元宇宙的“船票”之一。而各开发方对虚拟数字人的采集、制作流程也逐步简单化、一体化,迭代式地提升真实感。在AI+5G的加持下,数字人的蓬勃发展才拉开序幕,数字人将不断地走进现实生活。在未来,我们将怎样与花样繁多的“他”或“我”相遇,让人充满好奇。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卜松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