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

虚拟“纸片人”爆火的真相,不只是李易峰们的塌房

真人明星塌房,虚拟偶像真香 近些年娱乐圈最不缺的话题就是塌房。

真人明星塌房,虚拟偶像真香

近些年娱乐圈最不缺的话题就是塌房。

一个个光鲜亮丽的明星偶像,在荧幕和镜头之外则是婚内出轨、偷税漏税、嫖娼吸毒、私生活混乱等问题。

明星一旦因为这些个人负面而塌房,不仅苦心经营的人设形象瞬间崩塌,个人的商业价值以及后续的发展也都将直接清零。

例如最近的李易峰事件就有媒体指出,李易峰及其背后经纪公司不仅未来无法再开展相关的影视、商业活动,个人 IP 价值清零,还将面临现有多个代言项目的巨额违约金问题。

而相关的品牌商家、商业合作方等也将因此受到牵连,产生各种各样的损失。这也让虚拟偶像确定性和可控性较高,不易塌房,维护成本较低、风险小等特质不断被放大。

围绕虚拟数字人打造明星偶像产业,将会逐步替代传统的真人造星模式,类似的观点分析与市场呼声也在不断增多。

明星塌房,亏麻了

真人明星塌房,影响几何?看看之前发生过的案例就知道了。

2018 年羽泉组合成员之一陈羽凡吸毒被抓,彼时据媒体报道,仅还未举办的演唱会冠名问题,就让小米、宝骏汽车等赞助商分别损失了数百万元。

更早前因出演《那些年》、《小时代》系列爆火的演员柯某东同样被曝吸毒。彼时有产业分析师初步估计,柯某东所代言的品牌厂商们,或将面临数十亿元商业损失。

因参加《中国好声音》而声名鹊起的李代沫,所属公司为梦想强音,其被曝吸毒问题时恰逢浙富控股收购梦想强音股权阶段,浙富控股因此股价下跌 30%,市值蒸发超过 41 亿元。

随着越来越多的真人明星塌房,让品牌方、资本市场乃至整个娱乐产业都苦不堪言,出于逐利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考虑,押注虚拟偶像理论上便是个不错的替代性方案。

所谓虚拟偶像,其实是数字人技术的一类分支应用,是由计算机图形学、图形渲染、动作捕捉、深度学习、语音合成等多种技术手段创造的定制化产物。

也就是说,只要技术条件允许,经纪公司可以按照需求 " 量产 " 合适的虚拟偶像推向市场。

目前已经出现一批站在行业头部的成功案例。最典型的当属日本的初音未来,其早年间爆火之后,广告、代言接到手软,出场费迅速飙升至日本二线明星的 80 倍之多。

国内虚拟偶像洛天依,代言过百雀羚、肯德基、美年达等品牌,还在冬奥和春晚舞台上演唱。据媒体报道,洛天依一次两小时以内的商业合作,报价高达 120 万元;代言费或将达到了 500 万元起步的规模。

" 我,叫柳夜熙。"2021 年 10 月,以虚拟美妆达人身份出道的柳夜熙,创下了一条视频涨粉百万的惊人纪录,如今已是在抖音坐拥 876 万粉丝的头部虚拟偶像,这一数据无疑超越了大部分的中腰部真人明星。

字节旗下虚拟偶像团体 A-SOUL 也堪称顶流,以直播打赏和代言为主要收入,凭借庞大的粉丝基数和商业影响力,已然达到了年入千万的程度。

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虚拟偶像的营收方式与真人明星差别不大,除了短视频合作、商演、品牌广告代言外,同样也有直播带货、直播打赏、剧集植入等等方式。

当然虚拟偶像也出现过 " 塌房 " 问题,这与中之人模式有关。例如 A-SOUL 团体每位虚拟人物背后,都存在着对应的真人员工,这便被称为虚拟偶像背后的中之人。

此前 A-SOUL 运营公司被曝出工资待遇低、工作强度高等问题,被指压榨中之人而出现口碑崩塌,粉丝流失的情况。

但这样的塌房问题更多停留在运营层面,并不会出现类似嫖娼吸毒、私生活混乱等真人明星高频塌房的诸多问题,所以也往往不会让虚拟偶像商业价值归零,经纪公司依旧还有挽回局面的可能性。

理论上来说,虚拟偶像有着非常多的优势,除了不易塌房外,还可以更迎合满足粉丝需求,稳定可控且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脱离大众视野,技术发展降低了制作门槛,可 7*24 小时在线营业等等。

在资本、经纪公司、品牌厂商、粉丝用户等市场多方推动下,虚拟偶像行业整体也的确处于发展快车道中。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 年中国虚拟偶像核心产业规模 34.6 亿元,带动周边市场 645.6 亿元;2021 年分别为 62.2 亿元和 1074.9 亿元;预计 2025 年将分别达到 480.6 亿元和 6402.7 亿元。

大厂为何需要数字人?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虚拟偶像也并非完美,仍有许多发展痛点。

首先从技术层面来看,AI、语音合成、感知识别、深度学习、自然交互等多个领域都需要持续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目前头部虚拟偶像的成本基本可以用 " 造价不菲 " 来形容,不仅前期成本高昂,中后期的运营宣传成本也并不低。

瑞银报告就曾指出,高级虚拟人物的先期投入成本平均为 3000 万元。A-SOUL 的单曲制作成本约 200 万元,一场线下演唱会成本约 2000 万元。

图片来源:网易数读

另一方面,目前虚拟偶像并未破圈,大多只能吸引到 Z 世代的年轻人们,且也仅是年轻用户群体诸多消费中的一环,相比于真人偶像来说市场局限性和天花板问题仍难以解决。

不过从宏观层面来说,虚拟偶像不断发展的意义并非只局限于各方捞金,而是融入到了整个数字人产业的发展应用场景中。

数字人技术早已不在局限于满足大众娱乐层面,多元化的 B 端应用不断拓宽,逐渐渗透营销、政务、银行、地产等领域。

虚拟新闻主播青晓霞(右)

9 月 23 日,百度推出了虚拟新闻主播青晓霞,这是基于外景主持人张心觉的形象,结合 AI 等数字技术打造,目前已在多档栏目进行新闻播报工作。

在此之前,央视新闻联合百度推出了总台首个 AI 手语主播;芒果 TV 推出虚拟主持人 YAOYAO;华为云打造了首个虚拟数字人云笙入职华为;浦发银行联合百度打造首个国内银行 " 虚拟员工 " 小浦等等。

从体育、文娱、消费到游戏,虚拟数字人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企业与资本开始布局深耕。除持续构建多样性的虚拟人 IP 矩阵外,还开拓虚拟人智能化、场景化等发展方向,让虚拟人的商业价值不断被挖掘和释放。

这离不开元宇宙热潮的加速推动,大厂们谁都不愿错过元宇宙这个划时代的风口,与元宇宙紧密相连的数字人自然成为了投资布局的焦点。

在每一代数字产业的升级发展中,凡是被称为 " 入口 " 的,都具备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是互联网巨头们必然争夺的领域。

PC 时代的入口是电脑和操作系统,网页时代的入口是电脑和浏览器,而在移动时代则是智能手机与 App。细想之下不难发现,这每一次的入口之争,都诞生了业界顶尖的互联网科技巨头。

这里重点回看移动互联网发展历程,行业玩家们最初争夺的是 App 入口,彼时的商业逻辑便是得 App 者得天下。

随着市场的发展,用户不愿在手机中留下数量庞大的 App,加上 App 开发成本较高,越来越不具性价比等诸多因素,大量的 App 逐渐消失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这时小程序横空出世,行业趋势也逐渐变为依托于巨头平台(比如微信、支付宝)的小程序入口进行发展,用户的各类需求均可在小程序入口中得到满足。

那么在未来的元宇宙时代,入口会是什么?或许正是虚拟数字人。也就是说,虚拟数字人很可能会成为元宇宙时代的 "App"、" 小程序 "。

这里可以通过 2018 年迪士尼的一部动画电影《无敌破坏王 2:大闹互联网》来理解。在这部动画中,主角作为游戏虚拟人物,进入到了互联网的广阔世界中。

电影所描绘的这个互联网世界,每一位用户,每一个为用户提供服务的 NPC 角色,都是独立的数字人。

在这个互联网世界中,你想点一份大餐,买一套衣服,都可以像现实中寻求服务员帮助一样,呼唤一位数字人来提供服务。

在 2018 年时,这无疑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设定。而在 2022 年乃至更远的未来,这个设定正一点一点成为现实。

对于互联网科技巨头而言,必然没人希望在这个现实到来之前掉队。

ZAKER 新闻出品

24快报
JSON抓取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