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9日从济南市人民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该市出台《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简称规划),进一步明确、细化产业主攻方向,发力智能车、中国芯、机器人、元宇宙等产业,统筹推动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11月9日,济南市人民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李国祥介绍,该规划实施年限为2022至2025年,展望至2030年,阐释了起步区产业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并明确了构筑高质量产业体系的方向和产业空间布局,提出了引培产业链“链主企业”、建设高能级产业创新平台、释放政策和制度创新红利、创新数实融合应用场景、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等六大领域的重点任务。
李国祥表示,规划坚持科技创新引领,聚焦科技前沿及国家重大战略要求,从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搭建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打造质效双优双创载体、加快建设大学科技园等四个方面,明确高能级产业创新平台建设路径。在研发投入、科研人员、知识产权、科研平台、获得投资等五个方面明确了高端高质产业项目投产达产后的科技创新标准;其中,近三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比不低于3%,科研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
“规划坚持产业高质高效。”李国祥说,规划围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在确定“3+1”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制定产业正面清单,细化产业发展领域,从规划源头把握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针对主导产业项目导入,强化项目达产预期规模,注重提高单位用地的产出效益;在要素保障上,加大起步区建设土地供给保障力度,实施亩产效益评价,完善“标准地”出让、弹性出让、先租后让等工业用地配置方式,适度增加混合用地供给。
李国祥表示,规划坚持集约节约用地,根据规划远期投资目标,结合起步区国土空间规划以及产业用地规模,参考国内先进地区做法,发挥“后发先进模式”优势,注重提高亩均投资强度。针对不同的产业细分方向,分别制定了产业项目建成达产后投资强度标准,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领域亩均投资强度为600万元(人民币,下同),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先进动力装备等亩均投资强度为600万元,绿色建筑、氢能源等亩均投资强度为500万元,总部经济亩均投资强度为700万元,高端会展、航空服务、科技服务等投资强度为500万元。
李国祥表示,规划坚持生态优先,坚决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强化万元GDP能耗、水耗对标国际国内领先水平;产业项目严格按照“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管控要求,且符合区域主导生态功能。“济南将加快推动起步区成形起势,努力打造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的新引擎、北方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