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涌金楼
Facebook史上规模的最大的裁员来了。
近日,Meta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在公开信中确认:公司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3%,近1.1万人。
联想到前段时间马克·扎克伯格的个人身家打了“五折”、Meta第三季度净利润下滑52%等诸多新闻,不难看出,在元宇宙这个赛道上,扎克伯格和他的Meta走得并不顺利。
此时,距离他高调宣布全力冲刺元宇宙赛道,也刚满一年的时间。仅仅一年,就能让全球顶级富豪宣布大裁员的元宇宙,究竟是个啥?
01
“元宇宙”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1992年的科幻小说《雪崩》之中。
小说描绘了一个“庞大而虚拟的现实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每个个体都有属于自己的“数字化身”。
我们可以为这个“化身”设计一套具有明显个人风格烙印的人物形象,并通过这一虚拟“化身”完成数字世界中的社交、消费和娱乐等诸多行为,从而完成在赛博空间中的“数字化生存”。
这个“虚拟”的世界,被小说的作者称为“元宇宙(Metaverse)”
如今,天马行空的想象,似乎正在慢慢照进现实。
近年来,从Facebook更名为Meta并投资百亿美元发展元宇宙产业起,谷歌、苹果、腾讯、阿里、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巨头在近几年中纷纷选择“All in”,跟进元宇宙产业的相关布局。
为什么是元宇宙?
涌金君认为,一个不能忽视的背景是——由于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已基本处于见底之势,无论是产品的用户开发,还是企业的利润获取,互联网产业都必须在当下找到新的突破口,才能确保自己在下一个十年中不掉队。
所以,看到由于互联网公司转型发展的内在需要,大量资本注入元宇宙产业的发展,以寻求更高的利润回报的本质诉求,是今天我们去理解“元宇宙”这一概念的重要切口。
02
从产业巨头们对其元宇宙项目的命名,便不难看出各家公司内部对这一赛道的期待程度。
例如百度就曾将其在2021年推出的元宇宙产品命名为“希壤”。从字面意思不难看出,百度将其视作一片有待开发的“希望的土壤”。
但在投资市场上,有希望,就有风口。有风口,也就必然有投机的存在。目前市面上便存在诸多“挂羊头卖狗肉”的元宇宙项目。
例如有不法分子虚假编造“元宇宙投资项目”、“元宇宙区块链游戏”等噱头,宣称此类项目“投资周期短、收益高”,诱骗参与者参加此类项目。
此外,还有叫价数万元的“元宇宙月饼”、“元宇宙课程”、“元宇宙盲盒”等各类以元宇宙为噱头的营销层出不穷。
就连知名歌手,也曾吃过“元宇宙”的亏。
歌手林俊杰便曾在元宇宙Decent raland上购入了三块虚拟元宇宙地皮,共计花费近7万美元(约50万元人民币)。目前,根据原宇宙交易平台WeMeta的数据显示,他购买的这三块虚拟地皮,价值暴跌80%了以上,目前估值已不足10万元人民币。
在这一波伪科技营销“浪潮”中,真可谓“万物皆可元宇宙”。这一茬盲目跟风的“韭菜”们,在投机客的眼中属实是“长势喜人”。
03
在一次又一次的“元宇宙月饼”、“量子治痛经仪器”、“区块链速成培训班”中,元宇宙“们”更像是精心设计好的一场庞氏骗局。
同时,对“技术营销能割多少茬韭菜”的讨论,也逐渐取代了“技术能带来什么”,由此也衍生出了数场网络营销的狂欢。
实际上,在营销之外,还有不少这一领域的学者对元宇宙的前景抱有相当大的期待。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与网络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左鹏飞便认为,元宇宙将在社会生产效率、传统产业变革、信息消费和社会治理层面带来新的活力。
苏州大学的陈秋心老师也曾指出,元宇宙的“元”(Meta)在英文中的释义是超越、超过。她将这种“超越”解读为一种“被巨头瓜分殆尽的、失去创新活力的旧互联网的告别”。
这种对新技术的“乐观主义”期待,或许映射出了一种社会情绪的存在:让那些真的具备颠覆性的、革命性的技术成果落地在实处。
不管哪个“宇宙”,都需要在技术面前少一点牵强附会、虚无缥缈的忽悠,多一些对科技创新和产业落地实实在在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