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维度空间》 朱秀海 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6年,由著名作家朱秀海写作和编剧的《乔家大院》播出,口碑收视双丰收,还直接带动了山西的旅游热。对于一直耕耘军旅小说且成就斐然的他来说,“跨界”写商业小说一样纵横自如。2021年,他推出力作《远去的白马》。在新近公示的2022年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名单里,《远去的白马》入选优秀作品奖。最近,他又有了新的文学尝试,推出全新中短篇小说集《第十一维度空间》,收录其近年来发表在各大杂志上的10篇探寻“元宇宙”的中短篇小说。他在现实世界之外,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文学宇宙空间。他认为,“每个文学创造者都是那个可以用AI创造宇宙故事的人”。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孙珺
《远去的白马》讲述战争年代的传奇故事
《远去的白马》讲述的是一个战争年代的传奇故事。
2004年,朱秀海从山东胶东老区开始采访,从山东到东北,又从东北采访到广东,历经13个月,总共采访了130多位老战士。《远去的白马》中的赵秀英这个角色就是来源于朱秀海的采访。朱秀海收集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后,以一匹驰骋沙场的白马为引子,拉开了这部根植于真实历史的作品的帷幕。朱秀海表示,《远去的白马》表达了对前辈英雄的敬意。
《远去的白马》推出后,获得无数好评。
文学的元宇宙能让人类得到新的体验和满足
厚重的军旅作品足以让朱秀海成为当代中国重要的作家之一,但他从不满足于既有成绩,而是不断在文学上“跨界”:2006年,《乔家大院》播出,让他成为当代中国一流的电视剧编剧;2013年和2017年,他分别出版了古体诗词集《升虚邑诗存》和《升虚邑诗存续编》;今年,他又出人意料地推出“元宇宙”主题的小说集《第十一维度空间》。在他看来,“文学的元宇宙能让人类得到新的体验和满足”。
朱秀海表示,该书的创作是“机缘巧合”“应运而生”,多年前对科普读物的广泛涉猎、曾经因面瘫而进入医院这个“特殊的宇宙”的经历,是其创作出这本“软科普”的内在动力。再加上近些年,新物理学大量进入现实生活,区块链、机器学习等都为人们耳熟能详,手机仿佛成为人们肢体的一部分,我们已经生活在这个新宇宙里了。新物理学造成的新形态正在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必将对文学产生剧烈的影响。这些变化都为朱秀海写这些小说提供了素材和诱因,也给读者接受这类作品提供了可能。
文学的元宇宙最好就是一种要什么有什么的宇宙,在这里,人们能够遇到想见的任何人,包括外星人、奇人,还能遇到各种不可思议的事。人类也在元宇宙里成了奇迹,进入外宇宙的星辰大海。那些困扰着人们的难题,都能在元宇宙里得到解决。这样的写作,还能帮助作家认识自己正在走进的这个新世界,帮助我们观照社会和人心,能做到这些,文学的目的其实已经实现了,作家对元宇宙的文学描述就成功了。
在朱秀海看来,文学的嗅觉不能落后于时代,作家总是要反映时代的,写作和时代发展息息相关的作品,用来满足读者的精神需要,是作家的责任,《第十一维度空间》实际上就是在观照现实生活。
对话朱秀海:
文学的元宇宙 充满关怀和慰藉的地方
广州日报:您从写战争题材小说到商业题材小说,再到现在写元宇宙科幻题材小说,题材的变化对您的创作有哪些影响?
朱秀海:我觉得没什么影响。过去写战争题材小说是因为我一直在部队,写战争题材作品驾轻就熟。
到《乔家大院》,实际上最开始是为了替影视圈的一个朋友解围,这个事情他们折腾了两年没有做下来。我一开始肯定是不熟悉的,不熟悉其实也有优势,就是你会主动去了解,比如去读大量的书,我当时就把他们相关的所有书弄了两纸箱驮回来,读了两三个月,自然就对这方面熟悉了。
至于从写商业戏转到写《第十一维度空间》,我觉得作家不能老写一类东西,否则写着写着就会觉得疲倦。
广州日报:元宇宙是当下比较火的概念,您能谈谈元宇宙对当下的文学带来的变化或者启发吗?
朱秀海:我不知道今天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元宇宙,事实上,你要是现在到互联网上去搜一下,看看那些专业搞元宇宙的科学家对元宇宙的定义,你会惊讶地发现这个很火的概念在他们那里并没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定义。“是什么”的问题是属于科学家的,而作家依靠想象,我们只要知道元宇宙是一种现实宇宙和虚拟宇宙的连接和融合体就够了,只要知道它是一种我们正在进入的这个新生活就够了。
文学的元宇宙最好是一种能让人类在其中得到充分满足的宇宙。在这样一个新宇宙里,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时空更加奇妙。当然,这个文学的元宇宙里我想肯定也会有痛苦,但更多的是解脱,是对人类、人心充满关怀和慰藉的地方。
广州日报:请问您的下一步写作计划?
朱秀海:我当然希望能在传统文学和元宇宙文学这两条路上都走得更远一点,但是这要看身体情况了,因为年龄也大了,要能够产生出足够的新思想,仍然能够继续学习,才能更深地进入元宇宙的星空。
广州日报:能谈谈对您的创作有影响的书吗?
朱秀海:总的来说,我读书比较杂,各类书对我都有很大的影响。如果要当专业作家,一生真的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要用于读书的。(孙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