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以“洞见元宇宙工业新场景”为主题的2022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中国工业元宇宙高峰论坛”在湖北武汉成功举办。论坛聚焦工业元宇宙硬核新科技、产业新集群、未来新场景、安全新保障,充分展现了数字化转型下工业元宇宙的美好图景。此外,大会还新增了工业元宇宙特别展区。
近日,在深圳举办的2022中国互联网大会工业元宇宙论坛上,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王威伟在致辞中提出,工信部将加快工业元宇宙创新应用和数字化生态构建,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模式和商业模式,推动工业元宇宙应用实践。
一方面,工业元宇宙技术加快创新,工信部围绕数字孪生、云计算、区块链等元宇宙关键支撑技术,加快推进技术研发和创新,在基底建模、智能感知、云计算、大规模并化处理、区块链底层平台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聚焦工业仿真软件、工业互联网平台突破了一批技术瓶颈。另一方面,工信部加强了工业元宇宙应用支撑能力,加速拓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涌现出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结合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持续提升面向工业场景、现场生产过程、企业运营管理决策、生产资源优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方面的交互体验。与此同时,工业元宇宙产业生态也在加快形成。王威伟表示,目前全国已有8个省市和计划单列市出台元宇宙领域相关的政策,在文件中积极布局工业元宇宙的发展。龙头企业也在纷纷加大元宇宙投入,加强技术研发和各类应用平台建设,涌现出一批产品和解决方案。目前工信部也正在积极开展元宇宙相关标准的预演。各地政府出台工业元宇宙相关政策工业元宇宙是指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下,借助新时代各类新技术群跨界融合,实现工业领域中“人、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虚实映射、交互、融合、以虚促实、以虚强实的工业全要素链、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三链)智慧、协同、开放、服务、互联的复杂数字工业经济系统,是元宇宙在工业领域的落地与拓展,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新型载体。工业元宇宙带来了全场景和数实融合应用,汇聚了丰富的数字资产,极大地提升了工业价值创造,将重构数字工业发展新生态。
如何推动元宇宙在工业领域的落地,已经成为从企业到政府,各方都在关注和探讨的命题。国内多地颁布了元宇宙相关的支持性政策或征求意见稿,政策文件名中明确包含“元宇宙”一词的就有近20份。其中上海和河南更是从省级层面印发的。7月8日,上海市政府颁布《上海市培育“元宇宙”新赛道行动方案(2022-2025年)》。文件提出,到2025年,要使上海市的“元宇宙”相关产业规模达到3500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模超过1.5万亿元、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突破5500亿元;培育10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头部企业和“链主企业”,打造100家以上掌握核心技术、高能级高成长的“专精特新”企业;打造50个以上垂直场景融合赋能的创新示范应用,推出100个以上引领行业前沿的标杆性产品和服务。而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则在9月21日发布《河南省元宇宙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为河南省元宇宙产业制定发展目标:到2025年,元宇宙核心产业规模超过3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建成10个左右国内一流的元宇宙技术研究和创新平台;建成1个元宇宙核心园区、3到5个特色园区,培育10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元宇宙骨干企业、200家细分领域“专精特新”企业、50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等。工业元宇宙价值巨大,即将被“引爆”工业元宇宙将颠覆目前的经济社会结构,不同的传统行业将会在工业元宇宙中得到重生,是一次留给中国制造业弯道超车的历史性机遇。
在此过程中,工业元宇宙主要承担起两方面的重要工作。一层,工业元宇宙需要强化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的联动,保障信息为物理世界服务,才能真实推动工业的数字化转型;另一层,需要完成三个层面的信息整合,包括企业垂直信息整合、生产链条信息整合,包括:设备信息、工控系统、工业软件以及生产制造所涉及的设计、研发、制造、仓储、销售等环节信息,都是元宇宙应用在工业行业以及工业企业所需要涉及到的信息。业界普遍认为,在工业领域,由数字孪生、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所构建起的数字化制造体系,是“工业元宇宙”最为透明、高可靠、易操作的实现方法之一。这意味着工业元宇宙不仅仅只是实现单个领域和生产线中的信息互动,而是同样要做到多个领域、或者是行业内多个企业的信息实现互联互通,让所有信息能够为多个主体所服务。实现多个主体的互动、协同,达到实时性、精准性、准确性的生产目的。在业界看来,工业元宇宙可以看作是智能制造的“未来形态”。通过“工业元宇宙”赋能工业制造各环节、场景,使工业企业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实现智能制造的进一步升级。工业元宇宙可能会把数字孪生带到一个全新的水平。在元宇宙环境中的模拟测试,可以让工业企业为自身的生态系统测试数千种潜在场景,并为企业生产选择最佳策略。通过这样的方式和预测,企业不仅可以实时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还可以预测生产设备未来的使用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