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充满了信息量的文章,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虚拟人已经进入了航空领域,未来的世界会是怎样? 2022年6月22日至24日,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的航空行业代表们在北京召开了2022世界 VR/AR产业大会。 本次大会上,中国航空学会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2021年中国虚拟人发展报告》(简称《报告》),这是首次以虚拟人为主题面向社会发布的系列报告。 《报告》从历史、现状和未来三个维度对2021年中国虚拟人发展状况进行评估。从“产业规模”、“人才队伍”、“创新能力”等角度总结了中国虚拟人发展的主要特征,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一、产业规模
从全球范围来看,2021年全球虚拟人产业规模约为1500亿美元,其中中国虚拟人市场规模达115亿美元。 在中国,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底,全国共有1002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存在受疫情影响的情况,占全部企业数的63.3%。 其中,生产活动受疫情影响较小或基本不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占76.9%;有80.6%的企业因受疫情影响不能正常生产。 2021年中国虚拟人产业规模在百亿元以上的企业数量达到20家。 《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虚拟人市场总体出货量为860万台(套),其中2020年出货量为540万台(套);虚拟人在中国消费级市场渗透率达到了20.5%,较2020年提升1.5个百分点。 中国虚拟人产业整体增速呈上升趋势:2021年全年中国虚拟人产业出货量为860万部(套);2020年全年中国消费级市场渗透率为19.9%;2021年全年消费级市场出货量为930万部(套)。
二、人才队伍
根据《报告》,我国虚拟人人才队伍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体,呈现“青黄不接”的状态,其中“95后”、“00后”占整体队伍的60%以上,但“70”、“80后”占比不足10%,其余年龄层在10%左右。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以及行业快速发展,我国虚拟人人才供给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2020年以来我国虚拟人科技领域人才供给能力不断提升,2021年中国各大高校共招收虚拟人专业硕士研究生近2000人,数量较2020年增长了近50%;我国高校虚拟人学科建设发展态势良好:高校的虚拟人领域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成果丰富。 目前我国已有8所高校设立了相关专业、5所开设课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院校开设虚拟人学专业及课程、国家对该领域人才的政策支持以及产业发展需求不断增强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中国虚拟人人才供给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三、创新能力
2020年,我国虚拟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虚拟人技术已经融入到抗疫工作之中,为抗疫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021年5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发布了首个面向全球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的“空间虚拟人”开放注册平台“太空之翼”(Space Pen)。 截至目前,已有20多家企业和科研院所注册成为太空之翼平台用户,注册人数超过1万人,入驻空间2000余个;累计完成300多项科研任务。 今年5月19日到22日举行的2022世界 VR/AR产业大会上,国家发改委发布《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21-2035年)》(简称《规划》)提出了“5G+ AI+工业互联网”的新业态发展模式,其中虚拟人是人工智能的重要载体之一。
四、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 VR/AR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企业开始采用虚拟人技术来实现业务创新、提高工作效率,而虚拟人与行业深度融合也将带来更多新变化。 比如,在航空领域,未来将有更多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虚拟人出现;在政务服务中,虚拟人可以协助办理、参与政务服务。 另外,在一些具有特殊场景的业务中,如应急救援及事故调查等,也需要虚拟人作为重要辅助手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未来虚拟人将发挥更大作用,为企业提供更多便利。
声明:以上内容为汉全软件作者本人原创,未经作者本人同意,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