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

ChatGPT未来将与元宇宙休戚与共

连日来,横空出世的ChatGPT,在业界掀起的惊涛骇浪,至今余波不断。其中,在各界普遍关注ChatGPT新技术将对人们工作、生活带来新影响时,Meta、微软、PICO、腾讯XR等海内外科技巨头不约而同地优化调整自身元宇宙布局,并强烈释放“注重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信号。

厘清ChatGPT和元宇宙的关系

编者按

连日来,横空出世的ChatGPT,在业界掀起的惊涛骇浪,至今余波不断。其中,在各界普遍关注ChatGPT新技术将对人们工作、生活带来新影响时,Meta、微软、PICO、腾讯XR等海内外科技巨头不约而同地优化调整自身元宇宙布局,并强烈释放“注重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信号。一时间,也引起舆论对ChatGPT和元宇宙二者关系的讨论。未来,二者究竟是此消彼长还是唇齿相依的关系?敬请关注本期数智周刊。

数智前瞻

ChatGPT未来将与元宇宙休戚与共

图片来源/摄图网

ChatGPT与元宇宙,在应用场景上不仅有所重合,且在技术应用上师出同宗,即都是基于现代数字技术的不断积累与迭代更新。二者共同致力于促成持续便利的数字化应用服务于现实世界。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李海楠

近日火爆全网的ChatGPT一度让此前风生水起的元宇宙概念蒙上一层“凉凉”悲怆。ChatGPT快速“出圈”带来的不仅是各界对AI相关技术积累的质变惊叹,更是一场针对未来产业的新思潮——依旧莫测的元宇宙概念与大放异彩的新技术应用之间,又该何去何从?

如果将元宇宙看作一池春水,ChatGPT无疑是水中央一朵正在盛开的莲花,花开正艳,耀眼夺目。厘清二者关系,应回归原点,才能看清前路方向。

何为ChatGPT

从ChatGPT构词看,Chat直译为“聊天”;GPT是GenerativePre-trainedTransformer(生成式预训练变换器)的缩写。可以将ChatGPT理解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通过接受大量输入性文本数据训练和算法,从而生成出符合人类多语言逻辑的内容。

简言之,ChatGPT是一种基于互联网可用数据训练的大型语言模型(LargeLanguageMode,LLM)。正是因为依托于惊人的算力、算法、算策、链接等功能叠加,才让ChatGPT拥有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rtificialIntelligenceGeneratedContent,AIGC)的核心。

看似横空出世的ChatGPT,本质上是技术积累的深层质变,其正在加速AI技术等人工智能走进现实,适用于交互式聊天互动、虚拟助理、语言翻译和优化搜索、内容生成等多种现实应用场景。

何为元宇宙

元宇宙,同样来自世界先进数字技术的综合构建。它可与现实世界实现交互,甚至超越现实构建出全新的虚拟世界。

元宇宙(Metaverse)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一部科幻小说,中文直译为“虚拟实景、虚拟世界”。其中,“meta”作前缀词,表示“变化”“变换”之义,引申为“元标签”,与“verse”组合,参照“theUniverse”(宇宙)成词为“Metaverse”,中文将其引申译为“元宇宙”。

在中文语境下,“元”表示“天地万物的本源”,引申有“万物开始”之义;“宇宙”,则是对空间、时间、物质等及其所产生的一切事物统称,是物质的整体,包罗万象。

元宇宙包容万物的内涵,是链接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并实现高度结合。本质上,元宇宙构建的世界是一种具备新型社会体系的数字生活空间。目前广泛应用于游戏、社交、影视、教育、金融、体育、办公以及旅游等领域。

ChatGPT与元宇宙带来“跨界”效果可期

ChatGPT与元宇宙,在应用场景上不仅有所重合,且在技术应用上师出同宗,即都是基于现代数字技术的不断积累与迭代更新。二者共同致力于促成持续便利的数字化应用服务于现实世界。

“一朵花开远远不够,百花盛开才能让花园璀璨绚烂。”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副会长兼元宇宙文化产业分会会长陈少峰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元宇宙的概念和终极目标更为宏大,ChatGPT是实现宏大目标中的一部分,作为语言类AI技术的先进代表,将与硬件宽带、算力等共同组建未来元宇宙的发展框架,谈论二者之间的关系首先要明确此概念。

在陈少峰看来,ChatGPT点燃市场追随AI技术发展的热情,看上去是元宇宙的沉寂,但绝非元宇宙发展停滞,反而是有技术的市场主体更加聚焦,会对元宇宙未来的厚积薄发持续贡献利好。陈少峰说,未来随着AI技术趋于成熟,加之裸眼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应用,摆脱电脑直接呈现眼前的时代,将是未来元宇宙产业化应用带来全新的开拓。

当前,元宇宙产业包含的内涵和范围正在依托科技水平的快速进步不断外延和拓展,陈少峰说,跨界领域越多,数字技术融合能力越强,元宇宙的本质特点就越发突出。

不同于元宇宙的概念扑朔迷离,对市场而言,亟须一个能引爆市场热点的应用技术,让跨界效果真实可见,显然,ChatGPT正肩负此重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从未来看,各界都不该怀疑ChatGPT可能产生的“跨界”效果,其中也包括元宇宙产业中具体场景的应用。比如,通过应用ChatGPT的核心技术,模仿相关学科的先进知识或经验,产生“集成创新”。虽然ChatGPT没有创新功能,但由于其自身的“深度”学习和模仿,会否产生“跨界”性质的学习借鉴还有待观察。周宏春认为,对于数字经济而言,一旦个别技术产生“跨界”集成创新,或将使我国相关产业在数字化基础上实现整体水平的提高,乃至迈上一个全新台阶。

精准化“跨界”场景让二者共生共荣

对于ChatGPT与元宇宙而言,将技术与概念精准化应用于具体跨界场景中,势必推动二者共生共荣。从理论上说,已经实现了线上化服务入口的行业,都可以进入到元宇宙中。比如,游戏行业正在向着注重玩家身心体验感转型;再比如,电影、文旅等产业依托数字技术,构建虚拟现实场景结合,打造出真实又信息丰富的观影以及切身体验。

陈少峰介绍,依托AI技术的趋于成熟,元宇宙的应用场景将提速改变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世界。比如,ChatGPT的核心技术,就是通过构建大型语言模型,接收大量的文本数据训练和算法,并将其应用于现实的对话场景,本身就是AI技术的一大进步,作为软件部分,将会让“智慧”等级越高的机器人硬件设备加速应用在现实生产、生活场景。

在陈少峰看来,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机器人可以分为四个等级,包括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比如机器人教师和记者)、陪伴机器人(比如唱歌跳舞+陪护+陪聊=元宇宙文化产业机器人)、伙伴机器人(各类伴侣类机器人等),其中,当前最为吸引眼球的就是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2022年10月份发布的TeslaBot人形机器人擎天柱(Optimus)原型机,其定位于替代人们从事重复枯燥、具有危险性的工作,远景目标是让其服务于千家万户,比如做饭、修剪草坪、照顾老人等。现在包括特斯拉、亚马逊、三星等全球科技巨头均跑步入场,以自研或投资的形式纷纷加码人形机器人,推动其大规模商业化落地。其中,都少不了提速布局AI技术,为机器人注入“灵魂”的必经阶段。

“任何创新性技术只有应用于人们的经济社会活动,才能产生巨大的生产力。”周宏春强调,人工智能是未来科技的发展重点,ChatGPT只是其应用场景之一。元宇宙作为专业化平台,可以形成新型社会经济空间,社会经济活动可以在这个空间闭环式展开。二者在技术层面和市场需求面上有着共性,也有着可视可行的应用场景,这是未来形成相关应用以及产业,从而继续造福人类社会的重要前提。

数智新风向

ChatGPT带来元宇宙新契机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李海楠

未来产业,是指引领重大变革的颠覆性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所共同组成的产业。“颠覆”叠加“新产品、新业态”,将会催生不断的变化,而元宇宙与AI人工智能作为未来产业的代表,正在通过自身努力让业内初见未来产业发展的端倪。

在新一代移动信息技术背景之下,虽然新技术应用和新产品大有“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之势,但只要方向正确,新技术和应用的兼容并蓄,后续会对未来数字化应用和产业发展带来“1+1>2”的直观效果。

从当前看,ChatGPT让AI技术应用从“科幻电影”走入现实,势必会让未来的元宇宙应用打开新的快速发展通道。

“元宇宙的发展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大量元宇宙技术创新和产业尝试也在全球多领域开花。”武汉元宇宙研究院院长龚才春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但随着AI等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元宇宙各赛道产业发展也将向深水区迈进,业态也将探索商业模式的闭环打造。

龚才春认为,今年的元宇宙产品研发,将逐步彰显出向商业闭环方向发展的迹象,当然,这须依托可落地的基数应用才能实现。他建议,在商业闭环的打造过程中,需要注意打造最小可行性产品,尽量不要一开始就瞄准大而全的产品。

显然,AI技术是关键一步。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元宇宙产业专委会执行会长罗军认为,没有强大的人工智能技术,ChatGPT和元宇宙都无法实现。

“ChatGPT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为元宇宙的普及和应用扫清了诸多障碍,走出了关键的第一步。”在罗军看来,语言的交互是第一步,然后才能实现行为的交互,“我们有信心认为,ChatGPT的出现将元宇宙至少提前了十年,在2030年前后元宇宙将无处不在。”

“未来中国既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浪潮,建立ChatGPT加快元宇宙布局,同时也要规范监管防止炒作,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任爱光认为,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高速演进,有望助推元宇宙的发展。不断突破元宇宙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以发展元宇宙为先导,推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加快成果转化。

观察人类科技史,技术的先发往往会创造新的发展赛道,这也让规范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认为,现阶段,对于发力ChatGPT与元宇宙相关赛道,部分企业尚没有实质性技术沉淀,建议企业从自身业务产业链出发,注重降低合规风险,促进市场逐步走向规范。企业还需要建立更强大的云计算和大数据能力,以占领先机。

龚才春认为,我国政府对科技新事物历来包容,监管相对宽松。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抓住科技发展的机遇,能够让我们获得科技发展的红利;错失科技发展的机遇,则让我们可能失去发展的良机。“没有政府监管的网络世界只遵循丛林法则,没有法律存在的网络世界只会弊病丛生。”龚才春强调,元宇宙作为数字经济产业的集合体,更需要科学化、专业化的政府监管,元宇宙时代也不能走互联网时代的“先发展再治理”的老路。

数智讲堂

ChatGPT“狂飙”背后的真正推动者

图片来源/摄图网

随着ChatGPT应用的诞生,今天人们可以轻松实现与智能系统的流畅交互。未来AGI目标的实现或将进一步推动超越人类认知能力机器的开发。

■赵祚翔

近期,OpenAI推出了新一代人工智能语言处理工具ChatGPT,该工具在互动回复、编写代码、生成创意等方面的强大功能,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狂飙”。仅仅两个月,ChatGPT注册用户数破亿,成为史上用户破亿速度最快的软件之一。并且,在微软宣布推出可以搭载ChatGPT功能的新版Bing搜索引擎后,Bing的下载量也猛增了10倍。ChatGPT的火爆预示着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AIGC)的市场化应用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OpenAI于2015年12月11日成立于旧金山的先锋大厦。2016年,它发布了第一个工具,用于开发和比较强化学习算法工具包OpenAIGym和Universe,虽然该产品本质上是训练AI代理的测试平台,但其智能能力足以覆盖全球的网站和游戏程序。在随后的两年里,OpenAI专注于更通用的AI研究和开发。

2018年,该公司发表了一篇论文“ImprovingLanguageUnderstandingbyGenerativePre-Training”,介绍了生成式预训练语言模型(GPT)的概念。GPT是神经网络受人脑结构和功能启发的机器学习模型,可以在人类书写的文本数据集上进行训练并执行许多功能。基于GPT模型,OpenAI团队开发了GPT-1,训练模型所用的数据为BookCorpus中7000多本未出版的书籍,随后该模型演变为GPT-2。由于团队担心GPT-2可能被用来编写诈骗电子邮件或生成假新闻,OpenAI并未向公众公开。

2020年,OpenAI推出了GPT-3,相比前两代,这一次GPT实现了明显进化和迭代,性能也更加强大。为实现这一目标,微软为OpenAI设计了一台超级计算机,其中包括285000个CPU内核和10000个GPU。借助超级计算机的帮助,GPT-3被“投喂”了45TB的文本数据,参数超过1750亿个,基本做到了能够识别更深层次的文本含义,也实现了通过训练按照提示中的说明进行操作,并提供反馈的功能。

GPT-3的推出无疑是一场革新。2023年初,OpenAI发布了基于GPT-3架构的ChatGPT语言模型聊天机器人。其理解上下文和根据聊天记录进行调整的能力,意味着用户可以在对话线程中“训练”ChatGPT,以获得更准确的答案。在大多数情况下,它所使用语言与人们编写的文本几乎没有区别。对于许多人来说,与ChatGPT的互动是与AI的第一次有意识和超现实接触。

根据OpenAI官方公告,OpenAI是一家非营利性人工智能研究公司。经营目标是以最有可能造福全人类的方式推进数字智能,不受产生财务回报需求的约束。但会面临巨大“沉没成本”和“不确定性”结果,能否得到持续稳定的研发投入将会成为项目能否开展的关键。2019年,OpenAI成立了OpenAILP营利性质风险基金公司,虽然OpenAI宣布OpenAILP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实体,但实际上OpenAILP作为一种独特的“上限利润”(“cappedprofit”)公司,是被允许产生利润,以吸引融资和推进项目运营。而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将被限制在原始投资额的100倍。

微软在OpenAILP成立四个月后,紧接着在当年7月宣布10亿美元注资。截至2023年1月23日,OpenAI在6轮融资中总共筹集了110亿美元,其中最大一笔投资来自微软最新的100亿美元计划。OpenAI设立基金的动机和方案无疑为其他初创企业或非营利研发机构获得市场化资助提供了新的思路。

虽然AI是人类创造的,但斯蒂芬霍金曾经告诉英国广播公司(BBC),“人工智能可能会以越来越快的速度重新设计自己,并通过超越生物进化来取代人类”。随着ChatGPT应用的诞生,今天人们可以轻松实现与智能系统的流畅交互。未来AGI目标的实现或将进一步推动超越人类认知能力机器的开发。虽然人工智能将如何塑造世界尚有诸多分歧,但它将在未来几年必会颠覆许多行业。当然,这些颠覆也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治理风险。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关键词

24快报
JSON抓取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