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

从工业互联网到工业元宇宙:未来3-5年或将加速突破、向下渗透

随着国内对工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深入推进,面向更高阶段的能力升级也站在了眼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骆轶琪 深圳报道

随着国内对工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深入推进,面向更高阶段的能力升级也站在了眼前。

2月27日,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其中提到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

此前不久的2022年11月,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发布《工业元宇宙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5)》,提出我国工业元宇宙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以及保障措施。

一种观点认为,工业元宇宙将是升级版的工业互联网,在此逻辑下,将无论对硬件基础设施、软件计算和应用能力等都带来新的考验。

但与此同时,这种新形态的介入将对未来工业行业发展带来突飞猛进的改变。赛迪顾问智能制造产业研究中心就认为,元宇宙从概念到应用的转换仍需要企业和科研机构不断尝试,特别是元宇宙相关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将赋能工业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场景,能够有效促进工业领域智能化升级,其应用价值将远大于消费领域。

近日杭州灵伴科技(Rokid)联合创始人向文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指出,从历史纵向来看,在2016年左右,国家政策开始推进工业数字化,此后行业届通过持续迭代和探索,才走到了今天的工业互联网发展时期。

这显示出对于工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改造将是一个长期演进的过程。在此期间,将唤醒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愿意参与其中。可以预见的是,中国作为数字化增速最快的国家,未来工业元宇宙的高地也将在中国。随着中国市场逐渐成长起来后,将渗透到更多国家中。

入局应用

与宏观元宇宙概念下的局部领域出现泡沫化和热炒化现象不同,工业元宇宙一直被视为是更切实的发展方向。

赛迪顾问指出,工业元宇宙与数字孪生概念相似,二者区别在于,数字孪生是现实世界向虚拟世界1:1映射;工业元宇宙所反映的不只有现实世界映射,还具有现实世界中尚未实现甚至无法实现的体验与交互。且工业元宇宙更加重视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的协同联动,从而实现虚拟操作指导现实工业。

另据集邦咨询(TrendForce)预测,工业元宇宙将推动全球智能制造市场规模于2025年达5400亿美元,2021至2025年复合成长率达15.35%。

虽然距离完全的工业元宇宙发展愿景还需要逐层迭代,但当前相关技术已经在陆续渗透到工业具体场景中。

近日举行的FBEC 全球VR/AR产业发展峰会暨底层供应链技术高峰论坛上,向文杰在演讲中介绍,自2020年开始,光学、系统、芯片等全面国产化推动了AR产品的发展,灵伴科技自主研发了首款5G工业一体化AR头环X-Craft。其中搭载5G通讯模组,交互方式支持语音、手势和旋钮、以及GPS+北斗双模定位、本安一区防爆能力等功能,适用的工业端包括远程协作、智慧巡检、AI自动识别、数字孪生、培训赋能等场景。

向文杰分析道,AR面向的市场主要分为三个部分:2C、B2B2C、2B。其中备受关注的2B领域主要包括能源和制造两方面,这也几乎是目前全球范围内进行数字化转型最快速的两大市场。

“中国是数字化增速最快的国家。其中我们探索的场景,第一是RTC(实时音视频)远程+AR应用,包括远程会议、远程验收、远程指导甚至考试等。”他续称,举例来说,此前有部分核电站的工程师前往仓库做核验,往返需要1个多小时,但具体现场核验仅需5分钟,还有繁复的防护准备等工作。如今通过远程协作方式,将极大提升质检验收进度。这是现阶段推进最快的场景。

此后则是数字工厂,国内目前石油体系在数字孪生方面已经有成熟建设,无论是具体场景中的现场人员,还是后台管理人员,都能够通过数据中台实时观察到具体设备运转、维修、故障等一系列信息。后台的成熟再赋能一线,将极大提高现场作业效率。

目前在石油、电网等体系中,正提出‘超级工人’概念,就是借由AI+AR技术结合,将可以真正解放人力,并带来更高运转效率,也让个人发挥更大价值。”他进一步指出,中国工业未来的数字化建设将为XR行业提供巨大机会。因为中国在技术和软件、硬件、算法能力的建设处在领先地位。

探路蓝海

需要指出的是,从最早国内提出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概念至今,国内各工业产业链角色经历了对于这一理念不断地探索和应用下沉。面向工业元宇宙概念,或许同样要经历一个过程。

一名VR行业从业者对记者分析,相比此前国内已经发展多年的工业互联网,目前行业间正在探路的工业元宇宙将带来很大飞跃。比如在工业行业的培训仿真环节,此前更多是停留在手机或者PC的平面,但在工业元宇宙阶段将带来更加立体、全面的体验,可以让学员更直观和全面了解培训过程。

在此过程中,B端的应用场景适配从技术上看,将比C端相对复杂。因此某种程度上来说,可能也需要对一线操作人员进行相当的技术培训,才能更好达到降本增效的结果。当然这都是短期内需要解决的阶段性问题。长远看,这对企业和个人都将带来巨大裨益。

向文杰分析认为,工业AR看起来市场很大,但主力市场一定是国内不是国外。“中国正处在希望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提升工业效率的阶段。很多行业都觉得未来工业的方向是人越来越少、效率越来越高、效益越来越好,这时候数字化带来的价值也越来越大,这是眼下正发生在全国主要央国企等百亿千亿规模企业都要做的事。在新一轮的数字化中,我们认为要以人为本,需要把通过技术积累的各种数字资产给到人本身。”

对于灵伴科技来说,是面向2C、B2B2C、2B三大类市场分阶段进行探索。但这三大领域的底层技术、核心中台团队、软硬件算法等都是同一批人在做产研,因此可以在内部形成协同效应。

“国内是一个好市场,虽然目前产品没有那么成熟,但我们的合作伙伴,因为看到进步亮点,能够理解和接受,相信大家一定可以把工业元宇宙做出来,国内这种用户挺多的。在这种数字化升级大环境中,才有大量机会。”他感慨,从中逐渐找到价值点、且可以场景复制(如从核电复制到风电场景等),这需要2-3年时间,如果没有这样包容的生长环境和共同理念,AR类企业很难坚持活下来。

从这个角度看,对于工业元宇宙的推进或许并不会比工业互联网要更难。

“到目前阶段,我发现大家对数字化发展方向的认知是一致的,这必须要做。因此除了政策在引导之外,会发现有越来越多优秀案例涌现。这显示出目前是从1到2的阶段,这将并不会比从0到1的阶段更难。”向文杰对记者进一步指出,因为起码愿意同行的队伍正在快速扩大,诸多优秀企业的CIO对于工业元宇宙未来在细分行业的实现路径和实现场景正有清晰蓝图,甚至比工具提供商们的思考更加深入。“有这样一群愿意共同成长的人,我有信心会让工业元宇宙的实现更快一些。

至于当前在推进工业元宇宙进程中面临的难题,向文杰分析认为,可能主要在于外部环境尚未完全成熟。“我们期待工业互联网能力能够在绝大部分场景中都能使用,但目前要达到这个目标,以我们公司的进度初步预期,还需要进一步迭代产品、价格有所下降、生态合作伙伴进一步形成等,这不是指几个合作伙伴的孤军奋战,而是上千个伙伴在不同体系中都形成优秀案例,这个事情正在发生,但目前还没有完全结出果实。”

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预估这将需要3-5年时间,陆续覆盖各种具体场景。举例来说,灵伴科技与中广核的合作,是从初期的1个点开始,陆续发展到后续的11个点中渗透。“这中间还需要硬件优化、与软件系统对接等,还有一些关键技术需要进一步突破。

他指出,待5年之后,工业元宇宙相关技术将有望从头部公司逐渐渗透到腰部公司,并进一步向下渗透。“所以我认为,未来几年AR领域的机会应该都在中国。等中国市场把产品、技术、场景等验证完成后,一定可以反向输出海外。”

赛迪顾问则指出,工业元宇宙需要强大的算力、网络等基础技术作为底座,也需要强大的芯片、传感器、光学镜头、AR/VR设备等硬件支撑其想象和发展。倡议政府和企业可以布局和发展相关技术,不要过度吹捧概念,避免基础不牢导致“泡沫”过多。

24快报
JSON抓取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