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

别以为元宇宙冷了,其实离我们更近了

曾经处于风口浪尖的元宇宙行业在近期鲜少被提及。从“高烧”到“退烧”,国内首个元宇宙产品的负责人也于近期宣布辞职。 据澎湃新闻5月19日报道,百度副总裁、元宇宙产品“希壤”负责人马杰已经离开百度。

曾经处于风口浪尖的元宇宙行业在近期鲜少被提及。从“高烧”到“退烧”,国内首个元宇宙产品的负责人也于近期宣布辞职。 据澎湃新闻5月19日报道,百度副总裁、元宇宙产品“希壤”负责人马杰已经离开百度。

该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马杰掌管国内首个“元宇宙”产品,也就是百度的“希壤”。随着“希壤”负责人的辞职,业内人士不禁对百度在元宇宙的领域布局存疑,其中不少人表示, 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希壤”将陷入了边缘化的危机。

百度的“希壤”

2021年3月,元宇宙第一股Roblox在美国纽交所上市,首日市值超过380亿美金。一时之间,国内各大互联网巨头们也纷纷布局元宇宙赛道,比如,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京东、网易、百度等。2021年甚至被称为“元宇宙元年”。

而“希壤”正是百度在2021年12月推出的一款元宇宙产品,其定位是“一个平行于物理世界的沉浸式虚拟空间”。

百度曾表示,“希壤”产品功能包括“虚拟空间定制”“全真人机互动”“商业拓展平台”。百度将“希壤”定义为,以技术为基础、以开放为理念,同客户、开发者、用户一起,打造一个身份认同、经济繁荣、跨越虚拟与现实、永久存续的多人互动虚拟世界。

可以看到,百度关于“希壤”的设定和构想是比较宏伟的。不过一直以来,业内关于元 宇宙产品的商业化落地形式都褒贬不一, 扎克伯格就曾表示,元宇宙 的 概念果实落地将需要10年-15年。 事实上元宇宙底层架构需要强大算法和云计算,以及5G技术的支持。

而这或许也是“希壤”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元宇宙产品的受众比较小,且受元宇宙底层技术的限制,元宇宙业务短期内难以找到盈利模式。 盈利困难或许只是 “希壤”面临的困境之一。

“希壤”自上线以来,用户评价毁誉参半,笔者注意到其在AppStore评分仅2.3分。

来源:Apple store

而 随着“希壤”反响平平,笔者认为百度的投资和研发重心会向“文心一言”偏移。 原因很简单,相对于元宇宙,当下AIGC更火,且AI的技术发展更为成熟。

元宇宙凉了吗?

笔者认为 投融资情况,可以很好的看出一个行业的热度。而盘点元宇宙行业近期的投资情况,其热度的确在下降。 德勤最新的报告显示,中国市场近两个月元宇宙领域共发生48起融资并购事件,总金额约1.5亿美元。相较于上两个月 (共60 起投融资事件,总金额4亿美元),本期中国地区元宇宙市场投资热度有所下降。

而轮次方面,仍然以早期风险融资为主。投资主要集中在硬件与下游应用领域,尤其是硬件。这也侧面说明了元宇宙目前还处于行业内早期发展阶段。

因此近期网上也有一些论调表示, 随着AIGC的持续火热,各互联网巨头们要撤出元宇宙, 元宇宙要凉凉了。

而笔者不这么认为,事实上,在元宇宙大火的2021年,不少公司都曾推出过相关的产品,但如今来看,有水花者寥寥,因此不少选择调整战略,这和元宇宙商业化模式还不成熟有关,和元宇宙的开发投入大也有关。

但这也不意味着元宇宙将被“雪藏”。元宇宙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技术,而是一个涵盖了多种技术、平台、内容和社区的复杂系统。 元宇宙需要依赖于VR/AR、区块链/NFT、云计算/5G、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多种前沿技术的发展和融合,才能实现真正的沉浸式、开放式、永续式和经济式的体验。

当前只是元宇宙的初级阶段,试想一个技术刚被发现时,并不成熟,存在一些“泡沫”。 5-10年后,随着元宇宙底层技术的成熟和商业化模式落地,元宇宙还会在将来迎来新的爆发期。

来源:网络

事实上,AIGC的出现将利好元宇宙发展, 伴随着大模型更迭,AIGC在其他行业,如:游戏、电商、电影的应用正在落地。 而AI同样有望加速元宇宙场景发展,Meta发布的SAM模型应用在AR领域,能够识别通过AR眼镜看到的日常对象,并根据用户的注视点来交互显示物品的相关信息。

此外,在元宇宙内容生成方面,AI同样有望发挥较大作用。 利用AI技术可以一键生成交互式虚拟人的AI系统。用户只需要提供自然语言描述,就可以快速生成具有不同外貌、声音、智能、个性和身份的虚拟人。

关键词

24快报
JSON抓取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