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10时,灵境·人民艺术馆推出的“人民收藏家-元元”数字作品第二期正式限量发行。该数字作品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代大权设计的版画猴为主体,通过结合国潮、科幻、节日、简笔、传统等多个设计元素,衍生出10000个不同形象的数字作品。(5月25日《人民日报》)
随着加密货币热度的不断攀升,nft作为一种加密资产在2021年就已展现了强劲发展势头,其在网络世界的无可复制行性,使其可以代表艺术品的唯一所有权,成为数字收藏品。在大部分人看来,数字资产不过就是智商税,没有实感的东西顷刻便会消失。也有人强调,未来是元宇宙的天下,一个新事物的出现必然会伴随着质疑发展,数字藏品才会是之后流行的风向。笔者认为,数字藏品已然成为媒介发展的必然产物,数字化也是现今艺术相关机构的发展方向。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各个时代有其独属的艺术形式。但从客观现实而言,我国大众普遍艺术修养较低,且受时空影响,难以走进博物馆观察体验。加之,我国艺术机构东西地域、农村城市数量间的不平衡问题,加剧了艺术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如今,社会不断进步,各类技术不断发展,元宇宙概念火热、数字作品与线上美术馆的推进,使得我们能够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高清作品,未来的数字化新趋势也许便是全面的线上虚拟图景。
数字化的发展,给经典作品、公众以及美术馆博物馆都带来了许多益处。首先,对经典作品来说,数字化让不可移动性经典作品突破时空限制,利于收藏、陈列展览、研究与交流,促成经典在当代的理解、传承与推广。例如“数字敦煌”的建构在保护文物的基础上,赋予了千年的经典文物新活力,让不可移动的敦煌石窟因此“活”化,挖掘与传播敦煌艺术独有的价值。
其次,对公众而言,VR等技术的利用,给大众提供了观赏美术经典的新角度,让我们能够不限时空,多维度观察与认识馆藏,发现那些此前未观察到以及肉眼观察不到的细微末节。该类观展新方式不仅快捷方便,美感也从中日积月累、自由生长,人民的审美水平与艺术涵养在这些角落蔓延提升。正如知名画家陈丹青所言:“艺术不可以教育或受教育,如果非要说的话,有艺术的地方,你去就可以了。”如今美术馆、美术经典的数字化让欣赏作品的方式变得不再遥远,一部手机便可开始。
最后,对美术馆博物馆来说,数字化的出现给它们履行公共教育责任开辟了新通道,成为开展公共教育活动的一种新方式。此前,实地讲解人员有限,数字化能较好解决经典作品内涵理解的问题,扩宽了美术馆博物馆服务的宽度与广度,提供了深度诠释作品背景深意的渠道。
现今,世界范围内各大美术馆博物馆都在推进自身数字化进程,数字化传播的内涵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外延。在元宇宙的设想下,未来也许我们足不出户便可虚拟实景观察到美术经典的真迹复刻。它不只是一个虚拟收藏,收藏仅是初期发展的一步,未来艺术发展新趋势可能是由此衍生的纯虚拟观展。在数字化与艺术的交互影响下,艺术不再遥不可及,人人都能理解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