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14至16日一年一度的亚洲设计盛会设计智识周KODW2023在香港西九文化区最新文化地标: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举办,本届论坛以“设计力量-开创循环新世界”为主题,今年所有环节以现场形式举行。
日前六平米杂志远程采访了本次论坛的讲者之一的香港新媒体艺术家、pill&pillow创意总监朱力行,以下是主要采访内容:
六平米:能向我们介绍一下香港的新媒体艺术、人工智能艺术发展生态吗?
朱力行:香港新媒体艺术在2000年已开始发展,由软件到音乐演出到装置艺术都有,活跃的艺术家包括洪强,梁基爵,张瀚谦,杨嘉辉等。近年因NFT而掀起的数码艺术,多了一班新的艺术家加入,百花齐放。人工智能作为一件工具,很多艺术家都有涉猎,其发展十分迅速,我相信很快会看到很多人工智能艺术品。
六平米:您是如何定义新媒体艺术的?谈谈设计在新媒体艺术中的力量?
朱力行:新媒体艺术就是以科技(tech)为媒体的艺术,今天科技已经是生活一部分,甚至成为一种日常语言。当科技给予艺术家能力(enpowering),有多少艺术家能驾驭这种能力呢?设计可能是这道洪流之中的锚,设计是一种信念,给予艺术家一点导向,无论在美学,及在使用体验上。
六平米:如何看待当下国内外的新媒体艺术展览、您认为未来的发展会是怎样?
朱力行:和很多新技术一样,AI会带来第一股冲击波,不过AI发展快到连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也警告要慢下来,我们已发展到“有图都无真相”的年代,我也不敢预言未来,不过这也提供新媒体艺术一个很好的土壤,科技越平民化,艺术家便有越多“画笔”可以用。
六平米:能和我们分享一下您近期的新作品或未来三年的AI公共艺术项目计划?
朱力行:今年五月和香港管弦乐团及作曲家梁皓一合作,为元宇宙交响曲我创作了四个生成作品(generative art)根据现场音乐和感觉,衍生出实时及独一无二的视觉艺术。最近在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展出的 <松下石琴> 也在代表我的Ora Ora艺廊重新展出。我暂时还在学习AI,可能会用在将来数码生命体系列之中。
朱力行作品项目图像,Ora Ora艺廊
元宇宙交响曲
六平米:能和我们谈谈你参与的艺术科技项目《元宇宙交响曲》背后的故事?
朱力行:很高兴被邀请为香港管弦乐团创作一项开创性实验的视觉组件,这项实验在首演前后都吸引了很多关注。
《元宇宙交响曲》是世界上第一部在音乐厅和沙盒元宇宙中首演的交响作品,展示了虚拟世界中音乐的无限可能性,是一次完全沉浸式的体验。这也是我与香港最具活力的年轻作曲家之一、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梁皓一合作的第一次机会。
因此,我的第一个责任是提供视觉多样性,并呈现创新。然而,我倾向于简单,无论是在编码还是输出方面。我使用的软件仅具有足够的“复杂性”来容纳它将反应的实时数据。我所追求的是暗示潜力,削减多余内容,聚焦于实质,类似于乘坐超级跑车但限制其速度。过于复杂的视觉会分散人们的注意力,使人们无法沉浸在催眠般的旅程、每个乐章的信息和音乐本身中。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观众都是香港管弦乐团的常客,可能更加熟悉和经验丰富,更适应于古典音乐而非视觉形象的刺激。因此,我的工作是与声音平等合作的,但绝不能威胁到它或掩盖它。
《元宇宙交响曲(Metaverse Symphony)》世界首演现场,香港文化中心音乐厅
梁皓一的四个交响乐章各自有自己的叙事核心,这又激发了不同的情感。我逻辑地创造了四个不同主题的艺术作品来伴奏音乐。通过颜色、质地和图案的抽象流动,视觉表达了技术和主观人类感受的结合。由于视觉是生成的,我创建的每个体验都是独一无二的:观众在每场演出中都会看到不同的视觉构造。
为了在每个乐章之间创造清晰的分离,与所需的多样化一致,我从四种不同的视觉格式中获得灵感,即:电影(第一乐章)、平面设计(第二乐章)、诗歌(第三乐章)和当代艺术(第四乐章)。这种多样化的组合让我想起了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的意图:「每天看一幅美丽的画,读一首优美的诗,听一些美妙的音乐,如果可能的话,说一些合理的话。」
《元宇宙交响曲(Metaverse Symphony)》世界首演现场,香港文化中心音乐厅
梁皓一的第一乐章具有戏剧性,几乎像是《碟中谍》或《星球大战》等电影,我还参考了视频游戏REZ(2001),它最能描述我对音乐的感觉。这种形式部分受到日本动漫《新世纪福音战士》中的天使#5的启发,它是一种蓝色的形态可变的晶体生物,根据周围环境而进化。
第二乐章的灵感来自传奇日本设计师胜井三雄和生成艺术先驱约翰·梅达(John Maeda)。看似随机的线条表达了运动中连通性的变化。它以一种严厉、紧张和失落的情绪开头,黑白线条从屏幕中编织而出。与弦乐器发出的声音同步的是意外的视觉片段。当音乐变成温暖和谐的情绪时,视觉也变得丰富多彩,碎片扭曲成摺纸花朵。整个处理旨在简洁、平静,与第一乐章的炫目体验形成对比。多彩的断裂线条也类似于崩溃的手机屏幕,提醒我们每天作为技术的日常用户所经历的经验!
第三乐章是我在2023香港巴塞尔展出的作品《松下》的延续。它是一首视觉诗歌,由断断续续的词语片段组成,直接受到现场事件的影响。
第一和最后的乐章无疑是最长和情感最复杂的。主要叙事是绘画一幅画,一幅当代绘画。我编写的程序模拟了墨汁的流动,并允许通过迷迪(midi)控制器进行颜色和流动模式的变化。视觉参考实际上是我个人的一幅画,是一位名叫金英勋(Kim Young-Hun)的韩国艺术家创作的《电子怀旧》系列,最能描述我对音乐的感受。
《元宇宙交响曲(Metaverse Symphony)》世界首演现场,香港文化中心音乐厅
我的输出反映了许多创意旅程的起伏:这幅画以充满活力、充满能量的鲜艳颜色开始,然后画家屈服于自我怀疑,最终取得了胜利的突破。这对我来说似乎是结束交响曲、展示人类奋斗的情感高峰并以自己的方式欣喜地表达技术的最佳方式。
我为参与这项巨大的努力感到自豪。此外,我非常感激在香港艺术界的同行、评论家、同事和收藏家发来的许多支持和赞赏的信息。
元宇宙中的艺术正处于起步阶段,并将在未来几年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我在这次表演中的角色是将一种全新的。
AI艺术产业发展
六平米:和我们分享一下你眼中的互联网3.0,以及新媒体艺术担任的角色?
朱力行:我在2022年我也想叫团队研究一下web3.0,不过现在不再是首要任务了,我期待NFT和虚拟货币能够卷土重来。
六平米:对于国内新媒体艺术产业的发展,你有什么建议吗?
朱力行:我自己会避免使用太新的科技,始终眼球不应该停在这些昙花一现的事上,我有时倾向使用一些怀旧技术(retro tech) ,比较稳定和成熟,大众比较聚焦于概念和故事上。
六平米:近期《北京市互联网3.0创新发展白皮书(2023)》发布,上海市提出推动NFT等资产数字化,加速探索虚拟数字资产、艺术品、知识产权、游戏等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与数字科技应用,你觉得在对艺术家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政府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朱力行:去中心化是一个很好的概念,但也十分理想,去中心化权力的同时,也暗示保护也去中心化了,简单来说NFT被偷走了,谁人会帮你呢?我是有亲身经历的,也令我对web3.0失去一定信心。艺术家的角色,从来都是大胆地假设各种可能性,相信如果要发展web3.0,一定不能缺少规管和创意。
人工智能艺术
六平米:如何看待生成式人工智能?谈谈您对区块链加密艺术、对图像合成领域如AI绘图软件工具Midjourney未来的看法?
朱力行:人工智能的重点在于,“能骗过人类吗?”如果不能,便沦为工具吧。
六平米:如果AI直接从现实世界中学习,会比人们学到更多的东西,并且他们将能够很快地学习它,如何看待AI对于人类新媒体艺术家的挑战?
朱力行:历史中我们看到,人类住住因为懒惰而过于依赖工具。AI是你懒惰的借口吗? 你过于信任 AI吗?我完全相信AI的强大,我正在担心的是,因为AI的过于强大,人类失去了独立生存的决心,也埋没了创作的灵魂。
pill & pillow朱力行作品项目图像3 - F10W3R
社交3.0
六平米:如何看待未来的社交?
朱力行:基于人性,不想做的事只会更不想做,有人觉得社交很有趣,有人觉得社交很累人,但未来你不会分别出对方的性格,每个人都会包装成社交达人,我不想和你交谈吗?由AI来处理便OK。
六平米:6月15日您于设计智识周(KODW)上和Roger Proeis一起带来了唤醒创意:结合科技与故事营销的讲座,能和我们谈谈,您是如何定义有趣的新故事的?
朱力行:我们都以 “Art + Tech” 作为讲座的开端,但我们的发展却不同。我永远最有兴趣的是人的反应,有人对技术好奇,有人恐惧,我的故事永远基于人的情感。
(主编:陈洁,本文图片致谢艺术家工作室及论坛主办方)
关于艺术家
新媒体艺术家朱力行肖像
朱力行(Henry Chu),香港新媒体艺术家、pill&pillow创意总监。他以编写程式创作出各种生成及互动作品,主题经常和音乐、花、数据有关。
他的iPad音乐应用程式《Squiggle》2011年曾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2020年他受香港M+博物馆委约创作了卡拉OK生成器《广东鸡尾歌》。2021年他在新媒体沉浸式实体艺术展会Digital Art Fair中展出了《区块链钢琴》,作品能把实时虚拟货币价格转化为音乐,也能以弹奏去买入。2022年为香港艺术馆创作大型作品《不加思索自画像》,观众能和馆藏互动创造出新的画像。
特别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