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展示面积达5000平方米,汇聚百度智能云、云从科技、中国移动咪咕、阿里元境等国内几大科技文化企业——昨日开幕的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上,数字文旅主题馆首次设立。展馆中有什么好玩好看的项目,市民们又能从中感受到哪些文旅数字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新成果?昨日,记者走进文博会C3展厅数字文旅主题馆,带您一探究竟。
▲文博会不少展厅都有科技元素闪耀。图为市民和小机器人互动。
打破空间界限
8米长裸眼3D大屏
带来逼真立体影像
与身着玉兰旗袍的女子,并肩走进上海浦东的夜色;徜徉在福州三坊七巷中,沉浸式体验传统“非遗”之美;远观以鼓浪屿为背景的鹭江海面,感受海风拂面……在C3展厅,一面播放着动画视频的超大屏幕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
这份科技感十足的视觉体验,是由中国移动咪咕公司打造的。工作人员介绍,大屏幕长8米、高2.5米,由LED模组拼装组成,屏幕上播放的内容则采用全3D动画形式制作。“用LED裸眼3D空间视觉技术搭建动画场景、制作三维模型、渲染测试动画效果等,可以打破二维与三维的空间界限,在不用其他辅助设备的条件下,就能获得兼具空间与深度的逼真立体影像。”工作人员说。
与虚拟人同频
运用动作捕捉技术
实时渲染实时出片
站在四周都是绿色幕布的场景里,挥挥手、摇摇头,一旁屏幕里的虚拟人也会跟着动起来,而且动作一模一样。在C3展厅“维翼世优”展位上,记者体验了这个神奇的技术。工作人员介绍,人和虚拟人“同频”的秘诀,是一个对准绿色幕布场景的小摄像头——通过它,系统可以快速地完成动作捕捉。
“通过动作捕捉、AI图像等技术,我们可以生成任意虚拟角色,完成实时渲染、实时直播、实时出片等任务。相较于传统的动画制作来说,它的生动性、出片效率都高得多。”工作人员介绍。
随着动捕技术的日渐成熟,虚拟数字人正在走进千家万户。比如,北京冬奥会期间,虚拟数字人以不同的“职业”频频亮相,为受众带来更多好玩实用的互动体验。
穿梭名胜古迹
脚踩跑步机头戴VR眼镜
漫步元宇宙场景
足不出户就能游览鼓浪屿?在咪咕展区的“元宇宙鼓浪屿”项目中,观展市民脚踩万向跑步机、戴着VR眼镜等装备,身临其境漫步鼓浪屿三丘田码头、欣赏郑成功雕像,甚至坐上热气球俯瞰整个琴岛……通过手机系统,他们还能操控屏幕,完成在鼓浪屿景点的“打卡”。
据悉,这是中国移动咪咕与厦门市政府于2022年达成战略合作后,率先推进的国内文旅元宇宙标杆示范项目。技术人员通过映射物理时空、用户互动创造、聚合生态共建等手段,完成了鼓浪屿1.88平方公里场景在元宇宙里的数智重现。
想一秒“穿越”到敦煌莫高窟?也没问题!在“敦煌导览”展示区,戴上设备,身边的展示厅会瞬间变成石窟。跟着自由穿梭在石窟内的数字导览员“敦敦”,便能看轻盈唯美的敦煌飞天翩翩起舞,活色生香的九色鹿腾空而起,更全面地了解莫高窟的前世今生。
玩转各地方言
输入文字,AI主播立刻用闽南话流畅播报
用闽南话流畅地念一段文字,不少人或许做不到,但AI主播可以。在数字文旅主题馆“AI闽南语语音合成”展示区,记者随机在电脑内输入一段文字,AI主播很快便用闽南话播报了出来。
有意思的是,AI主播不仅精通闽南话,还掌握了湖南话、四川话、上海话甚至是英语等语言。“如果听声音不过瘾,市民们还能把AI主播请出来看看。”现场工作人员笑着说,系统中,市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设定AI主播的形象,改变他的发型、面容、播报场景等,甚至对他播报时的连续、停顿、换气等作出指示,“如果不满意他的播报,市民也可以自己录音,用录音驱动主播进行播报。”
【花絮】
竹胎漆器艺术家
把“闽南家园”搬进展厅
C3展厅福建馆内,展示着福建省级和部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作品50种,特色作品近千件。其中,艺术家李海生带来的竹胎漆器作品《传承·家》格外引人注目。
“这件作品高1.32米、宽0.66米,共9层。花了我2年时间,费了150多道工序。”李海生说,之所以会带这件作品参加海峡两岸文博会,是它满含“闽南家园”元素——作品顶端,有闽南古厝燕尾脊的样子,有代表着平安吉祥的宝相花图样;下方的漆器提手,则有卵石墙基、夯土瓦片的影子。此外,李海生还将水、火、粮食等传统家庭不可或缺的元素,也融进作品中。
“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希望通过这件作品,这项非遗技艺,进一步串联起两岸的美好情谊,推动两岸文化的交流、融合和发展。”李海生说。
台湾青年设计师
精心雕琢“厦门元素”产品
以闽南特有点心龟粿的形状做包装,推出“福龟茶”;选取厦门古厝屋脊、海浪等元素,制成表面有曲线起伏的生巧……在C3展厅“在厦有礼-厦门文旅优品”展区,一系列包含“厦门元素”的特色产品被搬上展台。此外,市民还可以看到以手工水泥花砖、白鹭、三角梅等元素设计的花砖礼盒、厦门高粱酒,融合厦门地标建筑、城市风貌等元素的文化书签和象棋等产品。
“每一个产品的设计细节都充满着城市的魅力与温暖,希望市民游客漫步在这片诗意之地的同时,寻觅到属于厦门的独特印记。”展区工作人员介绍,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文旅产品有许多出自优秀的台湾青年设计师之手,他们将自己对厦门的热爱融入其中。(文/厦门日报记者 罗子泓 实习生 张昊洋 图/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