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

2023 年,XR 赛道的冷不言而喻

这其中,从国内生态来看,葛志飞认为,打造类苹果 Vision Pro 这样一款纯消费电子方向的通用设备,中国具备 " 复现 " 的供应链优势,能跟得上,且在非果链生态下,能够 " 复现 " 更低成本的 MR 眼镜。

" 元宇宙第一股 "Robolox 股价跌超 70%、押注 " 元宇宙 " 的 Meta 则不间断裁掉近两万人,微软、谷歌、腾讯、百度等巨头纷纷借 " 降本增效 " 撤离牌桌。再到近日,甚至据 IDC 数据,2023 年上半年中国 AR/VR 头显出货占据 58.7% 份额的 PICO,也 " 无奈 " 调整组织架构。

大厂退热,连一级市场的投资人也开始清醒。一家曾对 XR 奋勇直追的机构直言,去年多热,今年就有多冷。" 之前出手挺多,但现在这个大环境下,甚至连看都看不起来。" 另一家 XR 赛道融到中后期的企业则回复,半条腿都已经偏向了 AI。

曾经拥挤的 XR,已然玩家仅剩寥寥,然而洗牌之下,行业亦不缺乏坚守者,别有一番热闹存在。

就 XR 空间计算芯片设计公司万有引力来说,其 2021 年成立至今已完成 4 轮融资,即便是 XR 遇冷的今年,依然逆势获得两轮数亿元融资,超 10 家机构上演 " 团购 ",不仅高榕、红杉、IDG、联想创投、金沙江创投等知名 VC 纷纷押注,甚至连米哈游、三七互娱也都来 " 凑热闹 "。

而万有引力最新融资的领投方 Monolith 砺思资本,不仅从去年三季度开始 " 逆势 " 关注 XR、并出手了几个相关项目,更是坦率地表示,在这一波行业关注点转变的契机之下,以低点投到对的公司,可能会取得更好的回报。

这边新资本宠儿的现象级融资出现,那边苹果以 Vision Pro 正式宣告进军 XR,XREAL、大朋 VR、雷鸟科技、Rokid 等老玩家也在今年摆出融资照拿、新品照推的架势。

从游戏设备到元宇宙畅想,再到现如今的冰与火,顺着砺思资本所说的 " 转变 " 看去,XR 赛道的故事已经不同。

XR 起伏十年:VR 渐凉、AR 走热、MR is coming

要说 XR,整个头显设备的第一股浪潮始于 2010 年。

当时 Xbox 游戏机所在的电子游戏业务部门开始对下一代游戏系统会是什么样子展开了各种讨论,微软的一个团队提出了 "Screen Zero"(零屏幕)的概念,从一开始就确定使用 AR 头显设备的路径,于是,微软最早动手,将 HoloLens 作为实验性项目启程。

后来谷歌眼镜在 2012 年中开始测试,2014 年 Facebook 以 20 亿美元收购了 Oculus VR 直接点燃了赛道热度,同年腾讯也投资 AltspaceVR;随后的 2015 年,微软推出了 HoloLens 的第一代产品,苹果开启了 Vision Pro 的研发征途。

这其中,早入局的头部大厂们正好代表了三个不同的方向。

Oculus、AltspaceVR 是虚拟现实派(VR)、微软 Hololens 和谷歌眼镜是增强现实派(AR),最新出的苹果 Vision Pro 则是混合现实派(MR),这三个方向统称为扩展现实(XR),就发展热度来看,XR 经历了从 VR 到 AR 再到 MR 的过程。

2016 年是 VR 走进公众视野的元年,Sony、HTC 和 Oculus 相继发布新一代消费电子级 VR 终端(PS VR、Vive、Rift),VR+ 演唱会、VR+ 影视被资本推到了风口浪尖。但随后由于 XR 产品在消费电子市场推进进程低于预期,资本市场对 XR 产业的投入逐渐审慎,2016 年至 2020 年间投融资热度逐渐回落。

2021 年起,VR 迎来终端市场放量,Steam、Vive Port、Oculus PC、SideQuest 等 VR 主流内容平台应用数量超 1.7 万款,逐渐开启 " 硬件 - 内容 - 硬件 " 飞轮正向循环;AR 眼镜逐渐进入消费级市场,叠加初创企业在各类垂类领域中的创新应用逐步落地,元宇宙概念更是将 XR 引入主流文化创想之中,直接推动赛道回暖。

据天眼查不完全统计,2021 年和 2022 年两年间,国内 XR 赛道投资交易数共计 333 笔,投融资总额约为 479 亿元。其中,2021 年 Pico 被字节跳动收购价就被传超 50 亿元。阿里也设立了 XR 实验室,并在全球范围内相继投资了 MagicLeap、XREAL 等明星项目,并成立了相关子公司。

但即便如此,热度在行业现实下又开启了周期性下滑。IDC 数据显示,2023 年上半年,中国 AR/VR 头显出货 32.8 万台,同比下滑 44%。产品和市场成熟度及预期之间的差距,使得冷静期又一次如期而至。

2022 年 11 月,Meta 率先以裁员 13% 开启降本,各大科技巨头随即陆续齐调转船头。国外,微软的工业元宇宙部门、谷歌的 AR 眼镜研发产品团队解散;国内,腾讯 XR 团队解散重组,快手元宇宙负责人马英武离职、全景视频业务暂停。面临人员大调整,PICO CEO 周宏伟更是坦言,VR 行业依然尚早。

周宏伟之言,从数据上可窥一斑。

据 IDC 数据,上半年,中国 VR 头显出货 26 万台,同比下滑 53.3%,与去年全年中国 VR 头显出货 110.2 万台相比,半年出货量不到 30 万台,足以看出 VR 头显的销量正呈现断崖式下跌。

相比之下,AR 头显以 6.8 万台出货量,同比上涨 142%,开启 " 走热 "。今年以来,雷鸟创新、XREAL、Rokid、影目等明星 AR 企业不仅扎堆出新,雷鸟创新、Rokid 还相继完成超亿元融资,背后不乏财务 VC 和产业机构的身影。

从 VR 行至 AR,能够感受到硬件端正在完成一场热度交接。

对于这个现象,XREAL CEO 徐驰认为 VR 门槛低是 VR 率先出圈的原因,但始于游戏的 VR 却很难过渡到更多场景,是今日增长迟缓的主因。

" 从纯游戏到工作、社交、移动互联网等场景,包括 Meta 在内的 VR 玩家逐步发现,消费者在体验时的抗拒性很强,反过来就会论证 VR 受限于其仅有强游戏粘性,导致受众面窄。而 AR 更像一个碎片化的时间里面会被用户长时间跟各种设备去使用和匹配的一个设备,从而可能如今日的手机一般可以被大规模用户所接受。"

但即便如此,VR 头显的出货规模仍是要高于 AR 眼镜产品数倍,在产品形态均未走到稳定阶段,给玩家们留下的想象空间依然很大。

这厮 VR、AR 由于研发、运营、市场反馈正在经历周期性调整,那厮苹果以 Vision Pro 面世带来 MR 的搅局。相比 AR,MR 更强调虚拟物体与现实世界之间的无缝融合和双向互动。Meta 也以 Quest 3 从 VR 转向 MR,开始下一代头显类产品研发。

简单来看,当下 VR 略凉、AR 走热、MR 搅局。

走向通用场景,玩家们如何发力?

但为何 XR 的焦点,时至今日,落在了 AR、MR?

在跟一线 VC 和企业沟通时,大家都不约而同提及今年 6 月苹果发布的 Vision Pro。

砺思资本前沿科技投资人葛志飞坦言,过去 VR 逃不开游戏主机的定位,而 AR 从出货量来看还不够大,Vision Pro 让大家看到 MR 能够完成 XR 突破游戏机限制的可能性,是从游戏主机到通用设备转变的契机。

以通用场景为目标,苹果在 VisionPro 上至少推出了三项重要的技术创新,并且完成度让人意外的高:

一是操作系统本身的变化。

葛志飞表示,VR 一直沿用的安卓操作系统,作为单应用程序操作系统,在游戏机场景之下不是问题。但办公场景下,不可能只打开一个应用程序。

无论是便携空间数字屏的概念,还是设备多场景的应用,从单到多应用程序的操作系统的升级至关重要。

二是视网膜级别的显示使得阅读文字变得容易。

人在读一本书或者看 PC、手机的时候,视场角非常小。基于人不喜欢在阅读文字的过程中频繁需要旋转眼球,在一个固定的视场总希望阅读到足够大量的文字,才会在办公的体验过程中足够舒服。

决定 AR 和 VR 眼镜中成像清晰度的参数叫 Pixel Per Degree(PPD,角分辨率)。一般认为 PPD 在 30-40 以上时,文字的阅读体验才能刚刚满足办公下的阅读需求。VisionPro 是第一款面向消费者的不牺牲视场角(FOV)且 PPD 足够高的眼镜。

三是交互方式限制的打破。

葛志飞表示,VR 设备依赖于遥控器,这些设备通常为游戏场景而优化,但放置办公场景则成了限制。很多企业都在做裸手交互、眼球追踪等交互方式,但苹果将眼手交互做到了易用性的极致。这从本质上都在为突破设备的交互限制,为其更适应办公等通用场景需求做准备。

基于这三点,葛志飞认为,苹果更像为 XR 赛道定义了一个新平台。

" 从投资角度出发,在硬件层面上,苹果产业链上新定义的零部件,以及非果链生态企业跟进的供应链公司,都值得去研究,譬如能够实现传感器融合及视频透视技术(Video-seethrough)的 R1 芯片所代表的协处理器芯片,以及 3D 感知传感器;此外,基础操作系统层面和应用软件,也存在投资机会。"

砺思资本所言,的确也是行业共识,不少头部 AR 企业也在朝着 " 通用设备 " 进发,围绕娱乐、游戏、各种生产力相关的合适场景做深度优化。

譬如,在移动办公上,XREAL 去年就推出了 nebulaforMac 来适配苹果产品,可以在苹果电脑上有一个空间化多屏的体验,XREAL 甚至还跟以色列合作伙伴推出全球第一个 AR 笔记本,这款没有物理屏的笔记本,可以使用户在戴上 AR 眼镜后,整个空间都成为屏幕;现在 XREAL 又解锁了汽车场景,如 XREAL 智能座舱 AR 在蔚来汽车车内实现了云台防抖和语音打通,并已适配到 Air2 的所有体系。

徐驰表示,过去 15 年智能手机作为最成功的产品,把数字化世界进行了压缩,进行缩放到 2D 的方格里面。而在空间互联网的跃迁过程中,依托多模态的应用和交互,XR 以成熟硬件生态、交互方式正在把传统互联网的内容承接过来,在用户接受从传统物理屏幕到数字屏幕的转变之下,先画出一个中间形态,做传统互联网的空间化,最终实现越来越多屏、交互越复杂、越 3D 的空间互联网的虚实结合。

而想要走到多产品适配的未来,就不可避免面临 " 不同的产品上用户对交互体验一致性的期待 ",从而在系统层面上,徐驰也承认,于厂商而言,壁垒还在于要能打造成跟不同场景做无限融合的操作系统。" 终极形态就是,没有第三方设备,通过简单的对话和手势操作就可以完成交互。"

但操作系统这块 " 硬骨头 " 在葛志飞看来,着实 " 难啃 "。

硬件先跑,2025 能否迎来赛道爆发?

诚然,Vision Pro 作为苹果对 XR 的打样,不仅给出了一个范本,但也让赛道为之一震。

有一线创业者坦言,一边是苹果 Vision Pro 产品发布后促进了行业发展,今年可以看到很多新玩家带着 BirdBath、自由曲面、光波导等方案涌入,国内硬件供应链端逐步成熟;但另一边也有一些市场收缩的声音,可以预见,赛道依然存在一些不确定性。

" 在苹果新品发布之后,市场又会有不同的反应和不同方向的项目出现,再给赛道的大公司和创企带来几波大浪淘沙。这就反向要求接下来 2-3 年,企业要认真打磨好技术,先在产品上有所突破,再被用户接受,才能活下来。"

反正到一级投资人侧,葛志飞表示,在苹果 Vision Pro 给出的通用设备预期下,资金流向跟投 AR 终端的逻辑有所变化,主要投向硬件端的供应链上下游以及应用软件端创新。但客观来说,中国 MR 方向上创业者的数量并不多,真正对于这个发展方向认同,并且在构思一些创新性想法的人还是甚少。

" 没有刻意追求,但是我们今年出手的 XR 项目碰巧有一个共同点,创始人都是苹果系出身。我们认为,直接参与过项目开发的创业者,对于 XR 方向未来的发展会有足够强的信仰跟信心,至少已有一些认知。"

这其中,从国内生态来看,葛志飞认为,打造类苹果 Vision Pro 这样一款纯消费电子方向的通用设备,中国具备 " 复现 " 的供应链优势,能跟得上,且在非果链生态下,能够 " 复现 " 更低成本的 MR 眼镜。

" 硬件层面,总体大厂有所收紧,宏观环境决定了降本增效。但 XR 方向上大厂普遍等得起,等他们进入投入阶段,创新企业想入局做设备终端成功率是极低的,而应用开发层面,我们现在并没有看到大厂有积极投入。"

总体来看,葛志飞表示,XR 现阶段虽处于被低估的难点,但创企发展的竞争格局并不差。" 在现在这个时间点,如果企业能够起步、活下来,最后活得好的概率就会非常高。"

有意思的是,虽然前路充满各种不确定性,但是业内对 2025 年抱有较大的期待,大部分的产业内人士都认为 AR 眼镜将代替手机,成为下一代终端产品,有业内人士认为支撑 AR 最核心的技术:光学技术、显示技术、AI 算力芯片,这些都能在 2025 年之前达到比较好的状态,更是将 2025 比作 AR 市场有机会迎来的 "iPhone 时刻 "。

徐驰则表示,彼时对于行业头部企业来说,需要提前准备好应对来自三星、华为等手机巨头的挑战,这像是一个终极的拐点、真正开卷的时刻,更要求企业具备垒好护城河的先发优势。

他认为,现在上游产业链严重不成熟,远未达到手机和 PC 的现有规模,处于一个原生的 AR 生态极度匮乏,没有成熟产业链、硬件标准、软件生态的时代,甚至对产品定义和主打场景在很多环节上都高度不一致,但也是超摩尔定律的时代。

" 在这样的行业早期,每个细节领域都有技术的突破,但又由于没有触及到物理边界,硬件提升会非常快,但考虑到芯片、光学量产,还有一些其他材料工艺的迭代都是以两年为周期,这就使得后来者需要不断追赶,但先发者会跑得更快。"

在 XR 赛道上,手机巨头们的动态的确不容忽视。

小米一直通过其先锋探索版 " 汇报 " 自己的研发进展,华为内部也有专门的团队一直在研发不同形态的 AR 眼镜,探索合适的产品形态和功能,Vivo 更是在其创新研究院内部不断迭代其头显和 AR 眼镜产品。有一级市场投资人更是透露,对华为下场做 XR 软件系统的看好。

在这场 XR 的长跑中,到底是大厂笑、还是小厂赢,在去掉浮躁、回归理性后,检验的时刻或许不会太远了。

来源:猎云网

关键词

24快报
JSON抓取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