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走下“神坛”的元宇宙,才更具探索价值

元宇宙,虽然听着有点遥远,但留心观察的话,其实我们已经半只脚踏在里面了。

广州市科协1803年8月9日,一艘蒸汽船在法国塞纳河试航时沉没。在一片质疑声中,它的制造者富尔顿于4年后,开启了蒸汽轮船时代。

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制造的“飞行者一号”仅飞了59秒,这个不算理想的成绩,却打开现代航空技术的蓝图。

似乎每一项划时代的技术,都要经历从“被误解”到“成为现实”的阶段。元宇宙,好像也逃不过这个定律。

并不遥远的宇宙

元宇宙,虽然听着有点遥远,但留心观察的话,其实我们已经半只脚踏在里面了。

比如,微信建群、发红包、游戏内开黑、加好友,这些行为,都符合元宇宙的概念。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元宇宙已经开启。因为这些社交、游戏软件,还没办法真正让我们在其中生活,沉浸感也不强,这不符合元宇宙的根本特征。

它们算是未来元宇宙的一个子集,也是可以成长、发展为未来元宇宙的起点。

电影《头号玩家》海报

而当下的数字化领域中,游戏似乎是最接近于元宇宙的一种形式,但可惜它承载的功能还太少。

从热潮到降温

“元宇宙”概念真正走进大众视野,还要回溯到2021年。这一年里,科技行业巨头们纷纷为进军元宇宙领域布局,大家也对元宇宙的未来一片看好:

· 2021年3月,美国Roblox公司首次将“元宇宙”写进招股说明书;

· 2021年8月,字节跳动收购了VR硬件公司PICO;

· 2021年10月,Facebook更名为Meta;

Meta公司大楼

在呐喊和怀疑声夹杂中,元宇宙的后续发展,慢慢出现了奇怪的两极分化。

一方面,元宇宙在资本市场表现惨淡,部分科技行业巨头因为股价下滑,对相关元宇宙业务进行调整。

另一方面,政府、科技企业对元宇宙的关注度却不减。像2022年我国全国两会上,元宇宙就引起代表们热议。上海、武汉、合肥、成都等多地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及元宇宙。

渐渐地,“元宇宙”三个字,就从铺天盖地的头条新闻、热搜榜单上慢慢“撤退”了。取而代之的,则是横空出世的Sora等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

解构,再认识

其实,元宇宙没有崩塌或消失,真正被时间洗刷的,是围绕着这个词的资本炒作泡沫。

必须承认的是,目前不管是基于手机面捕技术的低成本、便携化,还是VR设备视听沉浸感和交互体验的提升,这些仍是找到元宇宙“入口”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果想离元宇宙近一些,除了要发展包括5G、云计算、数字孪生、区块链和边缘计算在内的核心底层技术,芯片、显示屏幕、电池等硬件技术,也需进行升级。

VR设备图

此外,元宇宙世界中各种素材的生成、交互以及设备的接入、数据传输等环节,也十分依赖人工智能的驱动,必须要端侧具备极大的算力支撑。

换句话说,通过技术组合刺激人类高层次需求的实现,才是元宇宙的底本。从这角度看,吹响冲向“元宇宙”先锋号角的主角,无疑是科研、科技的发展。

吹响冲锋号角

虽然多数专业人士认为,当前元宇宙产业整体上还处于早期阶段,从算力条件、网络技术、扩展现实等现状来看,产业还需要10至20年的发展时间。但具有战略前瞻性的国家,早已针对这一产业提前布局。

比如,我国在各地政府、企业的助推下,相继成立了长三角元宇宙联盟、广州元宇宙创新联盟等产业联盟,致力于协同上下游推进元宇宙发展。

广州市黄埔区更成立了未来之城大湾区元宇宙创新示范中心,旨在支持元宇宙赋能传统产业,打造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新高地。

未来之城大湾区元宇宙创新示范中心

在技术上,我国ICT产业快速发展,并逐步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终端、通信网络设备、数通设备、液晶显示面板、软件交互等领域取得显著进步,构筑起产业发展长板,为“元宇宙”技术蜂巢爆发创新,提供了有力的市场与智力支撑基础。

正如冷兵器下的战争图纸,早已不能描绘核时代的战争轮廓。现有的科技水平,也无法让我们想象未来“元宇宙”的情景。

我们能做的,就是一步步打造好科技这把“钥匙”,缓缓推开这扇未来元宇宙的大门。

资料参考:中国信通院《元宇宙白皮书(2023)》、复旦大学大数据研究院《元宇宙研究与应用综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网、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广州日报

关键词

24快报
JSON抓取失败